百姓大小事,一呼百应!

百姓网 | 百姓知道

电影电视

喜欢北电 北电没过 无感浙传 浙传过了,复读否?

应届浙江高三艺术理女生。 如题,也知晓北电对于圈子的重要性,而下一届高考已经改革,即便专业过了,文化分会成为新的问题。在选择复读的路上徘徊,还有一个原因是自从艺考完回校后,父母花了大代价给我补习文化课,只想让我上浙传,他们认为本省的学校离家也近。 题主的摄制类是省前十,编导类平平,影视表演类是临时考的也通过了。 文化分不高,冲一冲能上浙传。 一直觉得开阔视野非常重要,大学的地理位置也是定在北京上海。…

2 个回答

  • 音画 | 2017-08-10 12:06:29

    谢邀。我曾和题主有类似的境遇。第一年因为对艺考缺乏了解,没有报电影学院,但是去北京考了中戏的编导和戏文,在所有带着祝福的瞩目中黯然离开北京。


    在那之后,马不停蹄的赶到广州考试,焦躁不安,考试的时候看着放的制作劣质的纪录片差点没忍住眼泪。考完之后我在广州多呆了两天,期间一个人闷在房间里对自己发了无数次火,直到半夜熬到一直想看的马德里德比开始的时候,却疲惫的倒头大睡。爸爸打电话来,我在握着南艺的希望的情况下,和他坦白:“我一定要复读。”
    我当时想法特别简单,我觉得自己不该待在南艺,南艺和中戏给我留下的印象太不同了,见过南锣鼓巷,就再也不觉得自己应该在别的位置(当然现在在蓟门桥同样很高兴)。总而言之,我不甘心。
    复读这一年,算是我最大喜大悲的时段。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经历了莫名其妙的误解和谣言,一路下来直接的战战兢兢。我被迫转进一家私立学校,老师不信任我,同学也多不熟,每天备受煎熬。每天都得写不同的文章,又去恶补了原本低的可怜的观影量,也曾有那么几个瞬间后悔动摇,但最后还是取得了最理想的结果。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这一年考了南艺的戏文专业,老师特别欣赏我,给了我莫大的鼓舞,我随后的考试进程也一帆风顺。

    现在作为复读的受益者,我当然可以站在我的角度劝你去尝试,但是我也见过太多为了艺考拼搏五年乃至更久,仍旧在和几乎不同龄的人竞争同一年的位置。何况北电也不是进入业内的唯一途径,当然它目前是全国无可争议的最专业最出色的,意味着拥有全国最优质的教学资源,电影制作所需要的各个专业人际圈子等等,但也不是进了北电毕业就能拍电影上院线。我觉得无论具有怎样经历的人去劝你选择某一方都是不负责任的,利害的权衡只有你自己才能判断。

    我很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记得《白痴》里有一段对话最后说:“我凭我有愧于自己所受的苦。”放弃了浙传选择了多一年不可定的艺考机会,放弃了一年的青春多去忍受一次高考的折磨,想想这些,如果你的决心足以匹配你的这些代价并能允诺付出等价的努力,那就复读吧。复读这一年,有任何疑问的话随时可以私信我。

    本问答由音画提供

  • 音画 | 2017-08-10 11:52:20

    不知道怎么回事从昨天开始看到了几个这样的疑问贴。也好也好,趁着百姓知道还没像百度某吧那样被“几大名校”的“知名人士”们悉数占领之前说两句假但又真的话。
    虽然从个人的主观思想上并不看得起你传,但是我们还是要客观的分析一下。这有点像在剧作中创作你的主人公。当前人物的情况是要有一个人物的前史的。
    先想想
    自己的性别,现在的年龄,估测在当前你国举国素质教育体制下的学习能力,家庭的经济状况、意识形态情况,自己的性格大概是啥样,有无过人之处以至于甚至是长相等等。
    不要认为我在说些B.S,
    女孩考个两年再考不上全家都会慌,如果生日就大那就更有劣势了。不过文化课貌似今年电影学院还好又改成了拼专业——其实这样挺好的,别再和前两年整了些奇怪的神兽进来占着名额还不搞电影。还有家庭状况,你电有部分院系通过正常渠道不好考,你们懂我在说哪个系。。。
    还有你们觉得很玄乎的意识形态问题,说俗了就是家里面观念保守/开放,有些家长就是有些强迫症,反正每家的群众基础不太一样,因家而异吧。
    然后说长相
    不要听韩汉研究所的什么是老师在电视上的讲话:我们不注意学生的样子,我们注重的是学生的XXXX。这种话也就是欺骗高三学生,高四都能识破。
    连浙传表演播音的女孩都小整容大整容一大把,还北电中戏他们呢,现在长得不要说难看,就是一般,戏好感觉好它也分分钟不要你。脸部快变成DEADPOOL的本人表示真想自制一个面具天天戴着。
    那么这一小箩筐问题,建议各位在6月9号到2X号再想,现在想,多余了。

    不过还是多说一句,虽然现在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但是有些东西,hang man is hang man ,you will be hang.北京电影学院有它独有的地方,一种潜移默化的带动人进入做电影节奏的氛围。
    浙传嘛,浙传不算差,反正你只要能接受学校有20%的考研出国率,智商不够的本科人才培养计划,没有艺术气息,大众型且偏向传媒类的课程方式与风气,别跟帮人瞎混混自己坚持下去也不是不行。

    那么大概有几种可能:
    1、不复读,不复读那只有来浙传了。煤创和摄影,两个专业都很尴尬。煤创啥啥都学,啥啥学不到,摄影嘛,你自己如果觉得喜欢就行不过我估计你是不喜欢。
    那么大学期间你有如下选择:
    1)根据自己的兴趣转专业,比如喜欢电影的话就拼了老命转
    2)准备出国的英语考试,如果条件允许
    3)准备考研,来个置死地而后生——又是三年的煎熬和别人的眼神
    2、复读,跳过一切经过
    1)成功在明年秋天西土城门口嗑瓜子
    2)成功在北京或上海的“几大名校”门口嗑瓜子 有时候不知不觉就黑出来了……
    3)在你不喜欢的学校门口嗑瓜子选择“认命”
    4)接着复读

    而且复不复读你都要认真去思考自己适合学什么专业,跟随内心所想。
    千万别为了什么面子工程,那没意思。看看有些占着名额不搞专业的就知道了。只能推锅给ZF了。。。
    如果要复读,根据一个本科跨学科转专业的老蜀黍的经验来说
    艺术上,电影,文学,戏剧,音乐,美术,选几个有兴趣的深入进去
    人文社科,不要求自己成哲学家,政治经济文化你总得有一样了解点,当然要的不是了解那什么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那就不是教材,瞎写瞎搞。
    原来性格上有问题,开始学会改变,性格是可以改的,扬长避短以适应考试——不是讨好老师哟~
    文化课上,已经忘得差不多了无法给予太多帮助,尤其题主是理科。只是单纯地对你国这么多理科生但就没一个物理学家表示相当地歧视
    电影很难学,很苦。
    搞艺术的话,你得成为一个疯子。此所谓苦命的疯子~
    如果真的是天才,那么啥学不上一样可以教别人做人,国内如析钰坤,目测导演系主任的脸都快绿了,当年咋就没要这货呢,人家还考了两年呢。国外,自学成才者太多了。不过我觉得这种人在中国太难,首先自己得成为一个疯子。
    千万别后悔就行,你试过一次就知道了。
    那种痛苦不是你想体验就体验的。

    也别管别人说啥啥的。说啥啊,一个个民粹主义大嘴巴,半天说不到点子适当予以屏蔽。
    做下一个自己,而不是另一个谁。最后这句话不是我说,林书豪说的

    本问答由音画提供

*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作分享之用,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