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大小事,一呼百应!

百姓网 | 百姓知道

软件开发

为什么谷歌、微软等美国顶尖企业会有那么多印度裔高管?

据统计硅谷三分之一的企业高管是印度人,谷歌十三位高管中五位是印度人,还都是安卓、chrome等这些核心业务。原来只知道印度人it很牛,但现在已经全面进入美国it公司的管理层了,这里面有什么原因?

2 个回答

  • Fan Francis | 2017-07-30 10:56:43

    我在多伦多留学外加工作已经10年,现在金融中心做证券交易,其实我发现印度人不光在科技领域独占鳌头,也在金融,经济,整治方面高出华人一大截。真的不是华人不努力,华人不聪明。我也曾经想了很久原因到底是什么,为啥一起来的印度同事能够步步高升,而华人永远干苦力并且得不到提升。 以下结合华尔街二姑娘,来发表一下观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同样来自不同的成长背景,为什么这么多印度人可以在美国职场如鱼得水?


    难道只是语言优势以及印度人更团结互助可以解释的吗?


    让我来侃侃身边让人又爱又恨的印度小伙伴吧。


    在北美读书工作的这些年,每次跟身边中国朋友聊天,经常会聊到身边的印度小伙伴。


    我们大多对印度人有种说不清的情感, 看到他们(尤其是土生土长印度人)在美国公司可以走到很远, 心里挺高兴,觉得同样作为移民似乎给我们带来了希望。

    但另一方面, 又很容易拿印度人跟自己比较。

    在办公室如果看到印度同事和老板有说有笑,同届进来的印度人似乎天天不干什么活却比自己升职快很多,难免有点嫉妒。

    我们认为印度人跟我们一样正努力融入白人社会,

    但现实是,


    很多印度人早已轻松的融入了北美职场,


    并用极短的时间站上了各行业金字塔顶端。


    大名鼎鼎的Google劈柴哥,微软纳德拉,Adobe 山塔努力哥,这些精英早已统治了硅谷近半壁江山。

    如果说IT行业是印度人的优势,那么华尔街的大量印度高层就不只是‘印度人人都会编程’可以解释的了。

    就在我这层楼,四位Managing Director中就有两位是印度人, 而中国人做到的最高层就是VP。虽然不是所有银行均如此,但也大多公司也有相似的情况。


    铁娘子百事CEO英德拉努力姐作为土生土长的印度人,在外国人很少见的快速消费品公司已经稳坐了十年CEO


    如果你说这些人都是American born Indian, 其实就是美国人,就错了。

    他们都是印度长大,印度教育,跟我们很多中国人一样,直到研究生才来美国读书,开始在美国工作。

    很多人解释说印度人从小在英语的环境下教育长大,语言优势是大批印度人能在美国公司做到高层甚至C级别的最大原因。


    但我们却不这样认为。

    语言流畅只是没有给印度人的职业发展带来障碍,

    却绝不是他们职场能一路高歌猛进的动力。

    那么,这些跟我们教育背景相似的印度人究竟是怎样做到在白人的世界里平步青云的?


    1、他比你在乎,至少表现的比你在乎


    发现很多人包括我们自己都会有个毛病,进一家公司之前怎么看怎么觉得好,进去之后横看竖看都不顺眼。


    看不顺眼,在公司中就容易表现的不在乎:


    这点简单的活,我一小时就做完了,何必到处搜集资料到处问人。

    有额外项目,不想参与,反正也不是自己的scorecard。

    有团队活动,偶尔参与,懒得组织,有这精力还不如多睡会。

    其实很多美国人跟我们的想法相似,从小在优越的环境里长大,自我意识太强,我不享受的干嘛要表现出特别在乎。

    但大多印度小伙伴却不这样认为:

    只要我还在这个公司一天,我就特别在乎这里的每一个机会。而且一定要让每个人知道我特别在乎。


    前段时间公司有个创新项目需要几个人用正常工作外的时间来参与。虽然知道这个项目会有很多机会跟各方面的人接触,但一知道这是额外的项目,所有美国小伙伴和中国小伙伴都放弃了。我才懒得在乎什么机会,我只要把自己老板伺候好了就行了。

    只有印度小伙伴积极报名。并且让全世界都知道自己在做这个项目。

    借项目研究的机会,他主动约公司高层聊天, 组织同届的内部分享,引荐自己的顶头上司也作为专家身份参与其中。

    当全世界都知道他在做这个项目的时候,他变有了区别于别人的标签 - 积极,活络,愿意付出,愿意分享。


    很快他便通过这个项目结识的人跳槽去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团队。


    其实,谁会对自己的工作百分百满意?

    但哪个老板不想要一个表现出非常珍惜这份工作,


    即使没有也会积极给自己创造各种机会的人?


    2、得到了就不骚动了?


    商学院出来的人找工作的时候经常喜欢用一个词 ‘ability to navigate'- 仔细想想,好像中文里并没有一个词可以准确的翻译‘navigate’这个词。


    但其实这个能力在工作中,尤其是在大公司工作中非常重要。


    无论是navigate这家公司,还是一个复杂的项目。而我们的印度小伙伴很多人深谙其道。


    印度人A 是我一批进公司的同事,当我们都还没弄清我们这层楼人的时候,她都已经可以如数家珍讨论跟自己完全不相关的部门的人事变动了。

    震惊之余我开始观察她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才发现, 她说自己忙到没时间午餐, 其实有一半时间都用来了跟公司各个团队的人喝咖啡。


    喝完一个人了解了这个团队的情况,跟下个人喝的时候便成为了谈资。


    其实想来也非常合理, 跟一个陌生同事第一次见面,谁不会想从一个双方都认识的人开始对话?


    就这样,她很快在公司几乎各个部门都有了熟识的人。并且她会常常交流。于是哪里一有机会,她便早已迎上。


    说到喝咖啡,在美国的中国人都很有感触。找工作硬着头皮约coffee chat 的经历相信大多人都有。

    但是一旦工作稳定,往往我们就觉得解脱了,又不用换工作何必到处约不熟悉的同事瞎扯?还要动脑筋想能跟他们聊什么?


    更何况我活都来不及做了,哪儿有时间跟别的团队人喝咖啡瞎扯。


    但大多印度同事的答案却不然:有什么比跟人聊天来navigate这家公司重要?认识了各个团队的人,我才更清楚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别人才认识我,才有机会去我最喜欢的职位啊。


    同样名校毕业千军万马闯入名企,


    谁又比谁差?


    差的只是一颗永远在骚动的心啊 。


    3、见缝插针快狠准


    从小我们总是被教育,机会总是降临在有准备的人头上。


    但事实是,机会很少会被动的‘降临’。


    当我们想争取的时候,往往依循别人的道路, 却发现人人都在走这条,竞争太强。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但是很多印度小伙伴却能想出一条听上去不合理的路。

    很多事情本来就没有定律,试一下总归无妨。也许试一下,就成功了。


    再举个印度小伙伴的例子。该小伙伴在公司的管培项目里面, 项目中有个部门很多管培都想转过去。但是跟HR交流后,被告知不能换部门,于是很多人便放弃了。

    印度小伙伴C却另辟蹊径。 他先跟对方团队的人说我就是想学习,我用业余时间帮你们做项目。

    然后跟自己的老板说,对方团队非常需要自己的特长,他得帮助他们。

    终于等到机会来了,得知该团队的有一个管培准备辞职,他便有了说服HR的借口 - 既然有个位置空出来,我又一直在做这个项目, 对方非常需要我,又有什么理由拒绝?

    C在众人的艳羡之下顺利转入新团队。

    相信这些经验绝不只是针对美国社会。


    你可以说这些特质都是投机取巧或工于心计,但我想说,


    任何闪光的经验都必有其过人之处

    认同不认同,可取不可取,


    各位看官自我掂量


    但不管怎样,少抱怨,多思考,多尝试


    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条路。要是诸位还对海外工作,留学见闻,感兴趣的可以看下我的个人领英账户https://www.linkedin.com/in/zekun-kevin-wang-aaa37866/欢迎讨论

    个人微信: 761399611


    题外话: 我和朋友一起做了一个关于北美人都和什么酒的视频 欢迎大家来看啊

    【两只香蕉】北美人都喝什么酒?

    本问答由Fan Francis提供

  • Fan Francis | 2017-07-30 10:52:59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之前在其他答文中,确实多次提到过有关在美印度人和在美华人职场风格的差别,然后半吐槽半激励在美华人能更具有企图心一些,等等。

    但是,以上绝非题主这个问题的根本答案。

    用最简单的话来总结,真实的原因其实是这两个:

    1,来美并留美的印度人和来美并留美的中国人,背景不一样
    2,印度和中国这两个国家不一样,于是人的选择范围不一样

    稍微展开说:

    1,来美国的中国人背景,两极分化:或者是各个尺度上的中国最底层(典型来美方式如偷渡、所谓“政治避难”,以及蓝领技术移民等),或者是起码在“教育”这个尺度上的中国最顶层(来美入口基本上百分百是美国大学读书毕业留美)。前者天然只有“闷声发大财”的人生目标。而后者中愿意留下来的,本就属于主动选择“小富即安”平稳生活的人群。而来美国的印度人,基本上就是印度本国人口金字塔中的最顶层了,天生有追求“星辰大海”的本能企图心。

    而之所以强调中国人两极分化的后者是“最起码在教育这个尺度上的中国最顶层”,其隐含意味就是,很多这样的中国人,处于金字塔顶端的尺度,也就只是有“教育”一项而已。他们中很多人的原生家庭,在中国远称不上顶端,能是中间就不错了。于是,对于他们中的很多人,美国这种简单舒适的小确幸,很可能就是其所拥有的教育优势能换来的人生追求的最高级形式了。而你非要让他们回国去打拼,他们也并不一定有直接的社会资源去提升星辰大海的可能性。但以上提到印度人的“顶端”,却是全方位的顶端:教育、原生家庭经济政治地位、种姓,等等。

    2,对于有“星辰大海”的企图心的印度人和中国人,前者基本上只有全身心在美国职场上往上爬这么一条路,他们并没有一条“回国去创造星辰大海”的路径可选 --目前的印度,一没有能保证与美国同等待遇的优秀本土公司,二没有如中美两国一样优秀的创业环境,三没有与美国一线城市环境可比的居住地

    而后者,特别是属于“两极分化”的教育金字塔顶尖人群,如果其有“星辰大海”的企图心,相比在美国这样一个异国异种族异文化占压倒性优势的国家里钻营以试图当高级买办,更简单直接且更为宏大的选择是直接回北上广深港去发展。目前中美两国人才创业越来越无缝衔接了。即使有风格的差异,这种差异也在迅速缩小。而同样不容忽视的是,国内的特一线城市,如北上广深港,包括一些一线城市,如宁杭蓉渝等,同等收入水平能支撑的生活质量,基本上是平行甚至更进一步的。你在纽约能享受到的东西,回上海后,可能稍微贵点儿或稍微便宜点儿,但总是差不多。可若是让你去孟买或新德里...

    3,本来想说,忘了说了。回复中有提醒,现在补上:美国人对来自“中国”这个有可能全方位威胁美国全球经济金融货币科技文化军事垄断的国家,骨子里很难消除对“中国文化”骄傲感而全方位接受异文化的“中国人”这个人群,是有无所不在的本能防范的。而印度/印度人,起码在今天,得到美国人的全身心信任,毫无障碍。这也多少算是“印度和中国这两个国家不一样”的一部分。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问自己另一个问题,一下子就想清了:为什么美国顶尖企业中没有那么多日本或韩国高管?

    答案很清楚:确实有很多追求小富人生活的韩国人或日本人(日本人真的很少)留在美国过一个小小的幸运生活。但如果其中有人想去追求星辰大海,首选自然不是在美国企业中硬着头皮往上爬,首选自然是直接回国给诸多全球化日韩企业打工,然后想着往上爬。

    这样的场景,换成中国,大体是这样的:一个有能力在美生活工作的优秀的中国人,可以主动选择在美国企业中一辈子小确幸着,也可以选择回国给阿里巴巴这类企业打工来追求“大确幸”;而如果他们真的有星辰大海的企图心,直接回国创业就是了。万一过个N年,回过头来直接把那家印度人当高管的美企整体收购了呢。


    总结,我同意此现象的表层原因,确实是两个人群的“企图心”完全不一样。但依然,真实原因显然并非“中国人和印度人的企图心不一样”,或者印度人比中国人更优秀 -- 如果真是如此,印度这国家现在也不会是这么个德行。真实的原因很简单 -- 比较人群背景成分不平行:

    留在美国的印度人,基本上就是全印度在各个尺度上最优秀且最有企图心的一群人了;而留在美国的中国人,很多都只是在教育这个单一尺度上很优秀的人;而其中真有企图心的,早就主动选择回国去星辰大海了。

    本问答由Fan Francis提供

*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作分享之用,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