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大小事,一呼百应!

百姓网 | 百姓知道

电影电视

同样身处西部,西安为什么比成都差这么多?

不只是gdp等宏观数据,包括普通人能接触到各方面,成都都领先西安太多 按理说这两个城市应该发展的差不多才对,硬件条件非常类似,但为什么会造成现在这个结果?

2 个回答

  • 闪电 | 2017-07-29 11:04:56

    先讲基本判断吧:成都在主要经济数据的人均指标上与西安并没有本质差异,但是人口规模、城市体量和经济总量的的优势产生了巨大的规模效应,使得成都的整体形象、城建水平和影响力都远超西安。

    第一,成都与西安的地理形势不同。成都是西南地区的中心之一,位于四川盆地的西缘。西南地区川渝云贵四个省区市,面积113万平方公里,人口总计2亿+,人口较为稠密。这一地区东出江汉、华东的交通并不便捷,大量资源向四川盆地内部汇流,使得成都拥有了巨大的辐射能力和经济腹地。西安在渭河谷地中段南侧。西北地区陕甘宁青四省,面积144.69平方公里,总人口7600万,与西南地区相比地广人稀。且渭河谷地东西方向交通较为便利,西安只是主要交通线上的中转站,西北地区的资源不会在西安汇集后被阻滞。因此西安的辐射能力和经济腹地远不如成都。

    第二,成都与西安的地缘政治格局不同。成都向西不远就是青藏高原,川西甘孜、阿坝、凉山三个自治州及西藏自治区向东的第一个大城市就是成都。可以说成都是经略西南、稳定藏区的大后方。西安虽然号称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但是“中心”功能并不突出,叫做西北地区最大城市较为准确。新疆虽然也属于西北地区,但是距西安两千公里之遥。且新疆与西藏不同,新疆本身的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都比西藏大得多,乌鲁木齐也算一座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所以西安在经略新疆、稳定西北事务中的作用远不如成都在西南事务中的作用。

    第三,成都与西安在省内面临的政治形势不同。重庆直辖之前,四川省在重庆直辖之前一直是蓉渝双中心。成都传统上是一座消费型城市,生产能力并不强。而重庆历经抗战、三线的建设,工业基础非常雄厚。但两座城市解放后在省内的政治地位又恰恰相反,成都成为四川省省会,重庆从陪都降为直辖市又降为四川省辖市。重庆在成为四川省辖市的那一刻起就不断在抗争,八十年代计划单列,九十年代直辖。面对重庆的抗争,四川省的策略当然是扶蓉抑渝。经过数十年的建设,成都如今已经成为工业强市,经济强市。如果比较成都市和直辖前老重庆市版图的生产总值,成都并不输给重庆。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成都与四川形成了融洽的政治关系。重庆走后,成都在四川可谓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四川其他城市与成都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西安则不同,自古以来,凡是西安所在一级行政区划中,就没有存在过比西安更强的城市。陕西省对西安的心态更多是提防,总是害怕市大省小导致尾大不掉。西安九十年代全力争取直辖,更是给陕西省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所以对于西安的发展,陕西省的支持力度长期不足。西咸一体化之前拖延了十多年毫无进展,直到最近半年才有点起色。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十几年来西安与成都的主政者水平不同、眼界不同。李春城如今已是阶下囚,但他担任成都市长、市委书记的十年间恰恰是成都飞速发展在西部确立绝对优势的十年。反观西安,这十几年间的主政者不是任职时间短就是能力平平。长安县改为区,这么多年过去了市政、公交等公用事业仍然是自己搞一摊,没有融入市区。地痞恶霸横行,西安市公交总公司去长安区开新线路居然数次被堵住无法开行。旅游市场秩序一塌糊涂,出租车简直是城市之耻。可以说,西安上新闻十有八九是坏消息。成都上新闻十有八九是好消息,这就是最直接的差距。

    本问答由闪电提供

  • 闪电 | 2017-07-29 10:38:09

    2017.1.23更新

    鉴于我提交此答案时并没有对比其他高校的就业数据,其实这也不是我本意。但是既然有人提出了疑问,我姑且做个简单的补充。数据我就不贴了,有心的自己去百度一下就行了。

    总的来说有一个情况让我很意外,就是高校所在地对就业地点分布的影响远没有我想象的大,我看过了杭州,成都,武汉的几个高校,总的来说本科毕业生留在本省的比例差不多都和生源比例相当,大致都在20%-40%之间。我一开始看浙大留本省比例60%多被吓了一跳,后来才想起来浙大本省招生人数也是惊人的。这大概也是国内二线城市的普遍情况。

    如果要在这里面具体的看,毫无疑问陕西省在本科生留本省指标上还是偏低,西安交通大学20%,西北工业大学26%,最要命的是西电居然才16%,同档次的电子科技大学有30%多留在本省就业。西安的IT产业啊,真是和成都差距越拉越远。

    到了硕士和博士,各个高校就显现不出太大区别了,都在50-60%上下。由于博士生源数据十分缺少,也不好进一步对比吸引高端人才的能力了。

    从表面上看,可以得出的比较公平的结论是成都、西安、武汉、杭州等二线城市吸引硕博士高学历人才的能力相近,而西安吸引本科生的能力较弱,但也没有和其他几个城市拉开档次的差距。

    以下就是我个人的主观意见了,虽然上面说了半天好像没有看出“西安在吸引高端人才的优势”,但众所周知西安目前在经济体量上和以上任何一个城市都相去甚远,就业机会也差距很大,西安又有如此多的高校,所以本科生指标上西安必然是落后的,我这还只是对比了几所名校的数据,如果把普通本科生也加上,西安体量上的劣势肯定会更大。

    硕博的情况就有所不同,至少从数据上看,西安在依然存在大量硕博毕业生(不少于以上城市)的情况下,留本省的比例却能和其他几个城市打平,这确实也是西安科教特色的体现,毕竟高校既产出博士,又给博士提供就业岗位,也是顺其自然的事。

    说到这里,我必须扯一句无关的,此问题下,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西安人,都承认西安目前弱于成都的事实。但实际上从我这个回答的角度(吸引人才)来看,二线城市就是二线,不管是冲一线的杭州成都,还是在二线边缘挣扎的西安,这几个城市内部的差别还是远远小于二线城市和一线的差别。所以,撕个毛线逼,各自回家努力去吧。

    -------------------------------------------我是分割线-----------------------------------------------------------------

    我只拿一个数据来回答这个问题,根据2016年西安交通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为陕西的占到20.61%,硕士为38.86%,博士为55.81%。足可以看出,西安这个城市在吸引高学历毕业生上的优势。

    当然了,细追究起来,硕博士里面陕西生源的比例应该是高于本科的。而且本科陕西生源的比例应该在1/4左右,结果毕业留下的还不到这个数,同样足以见西安缺少足够的面向本科的就业机会。西安的企业少,尤其是缺少大量提供就业机会的大企业,能面向本科的,质量高一点的现在也就华为三星,很多想留在西安的同学留不下来,这一直都是西安的弱项。

    但正如我一开始所提,西安的强项一直在科教领域,大量的高校和研究所每年都吸收大批高学历人才,这难道不是一个值得好好考虑考虑的优势?西安本地人是有不少素质比较差的,服务业也不行,但个人生活工作的圈子的作用比这个大得多,就像以前你在交大卖个菜还得学会上海话一样。

    从未来的走向上看,国家对西安的定位明显在于维持科教强市的地位,而不是大批引进工业提经济走规模,现在陕西省和西安市各自的X长和书记,4人中已经3人都是高学历科学研究单位出身,这个意图应该已经极其清晰。另一人也以整顿市容闻名,想必能在几年内改善西安这个陈年痼疾。

    对于个人生活来说,这个问题就更简单了,均价7000的房价可以让你轻松承受,众多二线城市里不错的商业娱乐环境(虽然是比成都差些),很好的教育,医疗水平,对于北方人来说比较容易适应的气候,冬天有暖气夏天不算太热,比较大的问题也就是灰大,有雾霾(话说成都这点也不算好吧)。各种条件比下来,对于学历高,希望兼顾工作与生活的同学来说,西安的条件算是挺不错了。

    本问答由闪电提供

*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作分享之用,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