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大小事,一呼百应!

百姓网 | 百姓知道

升学留学

哪些书能看一辈子?

类似问题:哪些电影能看一辈子?

2 个回答

  • 匿名用户 | 2017-07-28 14:33:32

    鲁迅。



    在中国,怎么读都不过时。

    微博上每爆发一次热门我几乎都会回去重读几篇鲁迅的文章。

    一百多年了,文字针砭几乎无差。

    ------------------------------

    有朋友问推荐和案例。


    推荐的话,如果有时间和精力我还是推荐读全集。
    里面有一些文字论战可能不了解前因后果不太能读懂,可以采用浏览的方式。


    案例没有单独去找,按照手边方便的原则摘录几段:

    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无声的中国》

    中国人但对于羊显凶兽相,而对于凶兽则显羊相,所以即使显着凶兽相,也还是卑怯的国民。 (《忽然想到七》

    一个人如果一生没有遇到横祸,大家决不另眼相看,但若坐过牢监,到过战场,则即使他是一个万分平凡的人,人们也总看得特别一点。 (《两地书》

    我先前总以为人是有罪,所以枪毙或坐监的。现在才知道其中的许多,是先因为被人认为“可恶”,这才终于犯了罪。(《而已集》

    对“教育当局”谈教育的根本误点,是在将这四个字的力点看错了:以为他要来办“教育”。其实不然,大抵是来做“当局”的。(而已集

    在中国,尤其是在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车捽摔伤的人,路人围观或甚至高兴的人尽有,有肯伸手来扶助一下的人却是极少的。


    为防止继续有人骂我政治特此说明:这些摘录只是刚刚随手搜,把觉得有点意思的语句摘录下来。没有特意挑选。不欢迎撕逼。

    本问答由匿名用户提供

  • 匿名用户 | 2017-07-28 14:01:39

    谢谢邀请。个人愚见是,《诗经》。

    四五岁时,最早听我妈妈念的。

    第一首能记下的,大约是《卫风·考槃》(讲的是一位隐士不与世争的生活):

    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谖。 考槃在阿,硕人之薖。独寐寤歌,永矢弗过。 考槃在陆,硕人之轴。独寐寤宿,永矢弗告。

    那时哪能理解其中的意味呀,连字都识几个,全凭听,咿咿呀呀地模仿,囫囵吞枣地就背下来了。

    要到十几年后,突然想起这些碎片般的句读,然后忽然明了:当初背的,原来是这个意思。


    十一二岁的时候,《秦风·蒹葭》《周南·关雎》,都是从课本学的。

    早自习,摇头晃脑地读。

    后来语文老师让我们自己写一篇,也写这样的爱慕,才发现写来写去,把赋比兴全用上了,也写不出“蒹葭苍苍”的美。

    才懂得,这么简单的句子,真的好不简单。


    再往后,诗三百,大约也背过了一百首,算是明白了:这是真美呀。

    里面说话,咏志,言情,一整页的都是花草鸟虫。

    倘若华兹华斯读过《诗经》,大约都要叹口气:“我的浪漫,都不及这里面的几句呀。”

    里面写思念故乡的人不能归家:

    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祝婚嫁美满幸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情侣之间的互赠: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要祝福别人大吉大利万事如意: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写爱人的思念: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少女为爱的勇敢:

    大车啍啍,毳衣如璊,岂不尔思?畏子不奔。

    期盼情人相会:

    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贻我佩玖。

    我有次在乡下呆了一个月,某天,被鸟鸣声吵醒。往窗外望去,乌的灰的蓝的鸟都停在阳台上,也不正面瞧我,自顾自地向外面的的树林和小溪嚷嚷。算是明白了:这就是诗经呀。

    身在都市的人,不是每一天都能接触到自然的,而关于自然的审美,大概是基因里最原始的那部分的东西。在地铁里人们摩肩接踵,在公司里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好不容易有一个假期也得制定好精当的计划,哪能还惦记着远方的鸟儿呀,溪流呀,树木呀?

    所以读读诗经吧,在音韵的平仄里面,还能找到能称为“美”的东西。

    我自己以为,这是审美的熏习。

    审美是一生的大事。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胖子邓。

    本问答由匿名用户提供

*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作分享之用,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