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大小事,一呼百应!

百姓网 | 百姓知道

科学知识

怎么教育孩子?


2 个回答

  • 时光 | 2017-07-25 14:15:58

    谢邀。 这个问题好大,以前看见过,但是一直没有来回答。

    浏览了一下排名前几的答案。发现很多人都把教育这件极其复杂的事浪漫成了未来畅想曲,请先允许我汗一下。也许有些事情想一想会很美好,美好美好也就真的美好了。但是教育,想得有多好和能做得有多好,绝对是两码事。

    怎么教育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这个因人而异。而且在多数时候不是别人告诉你一个很好的教育方法,你就能学得来的。你告诉别人的好方法别人也未必学得来。谈具体教育方法的人,大多时候都在自说自话。最后教育学家怒了,拿出一堆抽象的真理出来号令众家长。而教育学家的观念其实也几经变迁,大几十年前他们说婴儿哭的时候绝对不能抱,越抱孩子的成长就越糟糕,现在他们又说婴儿哭了一定要抱,这是在培养他的安全感。有一段时间他们坚信牛奶比母乳对孩子更好,现在他们又说母乳比牛奶更好。最近他们又在围绕着胎教到底有没有用产生争论。有人认为孩子在出生前就已经开始学习了,有人认为胎教纯属胡扯。

    如同所有的软科学,教育领域中很难有标准答案。一个重牛教育家也很难通过他自己的一些理论,在小时候获得诺贝尔奖。但是一个年纪轻轻的物理学家就可以做到。所以,怎么教育孩子?教育学家也不知道。他们也在不断提出各种猜想和学说。而他们的猜想和学说总是要建立在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之上。没有神经科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软科学和硬科学的支持,教育无从谈起。

    有的答案中说了,最好的教是先教自己。也就是那句著名的话:“育儿即育己。”这句话当然非常准确,但是,当育儿变成了育己,也会把满满的心灵鸡汤引向了育儿领域。而真正的育己不容易做到。特别是成家立业之后,人生观和价值观基本定型,人的兴趣、探索欲望都在逐年下降,这时想要像年轻时那样改变自己千难万难。

    所以怎么教育孩子?得看你从你接触到的各种理念中吸收了什么,消化了什么,然后得到了怎样与孩子建立良好亲子关系,并理解孩子的结论。这是一个很微妙的过程。经历这种微妙,孩子便从模仿你的行为举止中逐渐长大了。如果你能下意识地对自己所接触的各种理念分析思考,再不断筛选,那么,你便能学到真正有用的教育方法。要做到这一步,除了有批判的思考精神,还得经常关注各个领域的知识,像教育学家那样,从神经科学、医学、心理学等凡是你所能接触到知识中学会更了解孩子的方法。

    怎么教育孩子?第一步是通过尽可能多的知识学会理解孩子。第二步是用实际行动与孩子共同进步。第三步是不教胜于教——你都不知道自己在教育孩子什么,但孩子就是成长得非常好,非常棒。

    本问答由时光提供

  • 时光 | 2017-07-25 14:11:31

    第一个字是“静”。

    很多妈妈眼尖,一眼能看出孩子三个问题,而且立马指出还反复强化,甚至当着更多人的面说我孩子就是什么什么不好。母亲看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和缺点的时候都不要动,不要慌乱,为什么?因为孩子需要母亲用良好的情绪去孕育和保护,只有母亲看到孩子的优点和缺点都不露声色的时候,才能赋予孩子内心的成长动力。

    母亲情绪不稳整个家庭就跟着翻腾,孩子是活在母亲这条船里的,一点点动静都会影响到孩子,破坏孩子的内稳态,孩子单单平息自己的内心紧张情绪就要消耗很多心理能量,还能留下多少心理能量用天学习用于自我成长呢?

    第二个字是“弱”。

    母亲在孩子面前学会示“弱”。强势妈妈的孩子很难自信,孩子的自信会在你这种状态里面一点点的削弱。能够在孩子面前示弱的母亲,孩子的内心必然自信而坚强。学会在孩子面前示弱,就是实现对孩子的托举,处处占孩子上风的母亲,孩子只有站下风,最后甘愿站下风,没有一点竞争性,也没有一点动力,极端的会追求叛逆性、破坏性来完成自我的畸形成长。

    第三个字是“慈”。

    一个母亲真正的力量,是她的慈祥,是温柔,温馨,温和,夫妻、叔伯妯娌、大家庭都因为你而和睦而和谐,让人感到大海般的包容接纳,又壮观不可搅动,这就是孩子成长的宽阔的天地,这样的母亲形象就是规则,言出就是方向,反之在孩子面前指手划脚,不是扯着嗓门叫喊就是繃着脸唠叨的母亲,会让孩子慢慢感觉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是舒适的,是有意思的,孩子会失去心中的方向,而母亲也将没有任何引导能力,变得更加抓狂。

    司马光说:“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不知教也。”今天的母亲越来越做不到慈了,心理学告诉我们,孩子的问题主要是情绪问题,学习不好都是因为负面情绪困扰,很少因为智力,家长内心的焦虑与浮躁,比孩子有学习问题更可怕,只有孩子内心平静,才有可能吸收、沉淀、理性思考,才能远见、卓识、发现、创造,才能真正的优秀!

    作为一名母亲,请记住,保证自己情绪的平和,就是对孩子最伟大的教育。

    本问答由时光提供

*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作分享之用,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