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个回答
-
| 2017-07-23 09:28:29 广告
莫非还是要先写一个百姓知道传统开头?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首先先审个题,“生命的意义”我理解为“人生的意义”这种哲学人类学的问题,而非“有生命的东西的意义”这种生物伦理学的问题。我想这个恰当地捕捉了题主所思所想。
以下都是答主自言自语。
一个初步的回答是:哲学人类学的这个问题从起初到如今一直人类问题之一,它仍然被广泛的涉及着,哪怕是以一种不显明的方式。
以下只是给出一条基本的思路。
“人生的意义”这个问题,如果纵观哲学的历史以及各个哲学家的思想,它基本上处于一个非常靠后的讨论位置。其原因很易理解,因为要合理地有道理地回答这个问题,就不得不要先要解决或至少说明很多前置的问题。甚至于说——就我粗浅的理解,人生的意义这个问题,它之所以困难,不是因为它本身没办法很快找出一个答案,相反,它的回答仅仅只是它前置诸问题的一个简单推论罢了,如果前置的问题解决,那么它的回答就变得简而又简。真正的难点,就在在于前置问题的解答。
在这里,我又不得不沾染上了黑格尔的思想,来做一点扩展说明。对该问题的回答,的确是很简单,每个人都可以很轻松地找到一个答案,甚至于,这个答案还是不错的,不过恰恰因为这种简单性,所以每个答案反而就变得无趣聊聊了,而这就是题主所想的“不被广泛讨论、不被严肃对待”的错觉的原因:因为这个问题的特性,每个人都自以为自己掌握了真理,殊不知它的真理根本就不体现在这种直接性上,它本质上是一个最靠后的事宜。
如果我们把康德的未竟的哲学人类学著作中的观点搬到最前面来看,搬到他的三大批判和后续文章之前来看,那么这些论点就甚至于是有些无聊的;同样的例子,我们也可以在叔本华、尼采、马克思舍勒、海德格尔、萨特等等人那里找到。如果叔本华没有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刻画了它那可畏的形而上学结构,没有揭示出种属的意志和个体智慧的永恒冲突,关于自在之物的意志与受钳制的表象的关系,那么他的“悲观”箴言集就变得跟市面的鸡汤文相差无几了。如果尼采没有在《悲剧的诞生》、《快乐的科学》中进行思考,没有《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查拉图斯特拉的游历和宣道,那么永恒回归和强力意志的宣言也就变得毫无意思了。倘若马克思舍勒没有在《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中刻画出价值的级次、关于爱和恨的分析,关于人格的本质和价值、关于与幸福主义伦理学的差异等等的话,那么它的《哲学人类学》的文字,也也跟成功神学差不了太多了。
可是我们都知道,事实不是这样,他们的哲学人类学之所以有不朽的价值,不是因为他们写出的这几句话,甚至一篇文章中带有巨大的真理,而是因为他们用了自己全部的哲学体系去支撑了这几句话,是让整个体系的真理在那几句话里达到了升华。哲学人类学是一个哲学体系的拱顶石,而不是它的基石。一个没有将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现在得算上语言哲学和心灵哲学,有机统一在一起的哲学,都不配拥有哲学人类学。
当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知道题主所问问题背后的错觉是如何产生的了。
现代哲学已经很难有人能做到创造出拥有庞大体系的哲学了。这意味着,现在很难有人有资格去回答这个问题了。如果查找文献,肯定有相当数量的研究“人生的意义”的文献,只不过要达到前人的水平就很困难,一方面是现实的因素,另一方面则是现在的基石太多了些。
最后,给出一本当代分析向的关于“人生的意义”的书。
Metz, Thaddeus (2013). Meaning in Life: An Analytic Stud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哲学板块的回答======
百姓知道收藏夹本问答由长风提供
-
| 2017-07-23 09:21:21 广告
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可以从很多角度切入来讨论,可以涉及到当代欧陆哲学和分析哲学两大流派的纷争,也可以涉及到学术界方向和系统的发展,在西方的学术语境下还涉及到和宗教的纠葛,每个角度展开来都可以写篇论文。
但今天我只想讲一个极具概括性段子:
How do we know what the meaning of life is, when we don't even know what the meaning of "the" is?
参考翻译:如果我们连“生命的意义”当中“的”的意义是什么都不知道,何谈知道“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所以现代哲学家都在研究“的”的意义是什么,或者“意义”的意义是什么> <
哲学系学生:我有什么办法,我也很绝望啊。
本问答由长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