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大小事,一呼百应!

百姓网 | 百姓知道

升学留学

贫穷会对人的身心造成多大的影响?


2 个回答

  • 早稻 | 2017-07-19 14:40:17

    百姓知道首答,我想有人帮我顶起来,因为我觉得我的回答值得看一下。
    对于这个话题,我并没有太多的资格去回答。但感触或多或少都有,虽然不是穷到极点,也有些许的感受想和题主说,可能感染和我差不多的朋友。
    我的经历很是特殊,总觉得世界给我开了一个玩笑。我生活在沿海的一个小城镇,小时候家里穷,母亲和广大的农村女孩一样操持家里生计。我母亲读书成绩很好,老师也很喜欢她。为了让我母亲能够继续读书,在交学费的前一天,老师会将自己的钱给予我母亲,让她明天能有钱上学。终究是重男轻女的社会,读完小学后,她还是辍学干农活。到了该出嫁的年龄,我父亲家里没钱,但是我外婆家觉得我父亲人是善良老实,就不要聘礼,将我母亲嫁给我父亲。
    在当时的年代,这是非常难得。婚后那两年的日子,是我母亲这辈子最快乐的日子。虽然还是穷,但两个人相依为命,共同营造了温馨的家,打心里觉得快乐。然而,好景不长,我父亲因为劳累猝死过世。父亲的死因其实挺复杂的,并不能简简单单归咎于劳累过度,农村里都穷,因为钱而勾心斗角,暗中使坏的的事情不胜枚举。父亲当时在一个三个人组成的家纺企业做裁缝,现如今那企业早已成为龙头企业并上市。如果他没过世的话,或许我家里是千万富翁。

    父亲过世后,母亲拉着三个月大的我和比我大一岁的姐姐改嫁。当时继父没有房子,住在我父亲打拼两年挣来的房子,在隔壁的小城镇。改嫁后的生活还是不尽如意。继父对我们并不好,挣来的钱都是自己一个人花,家里因为没钱而常常有家暴。我母亲辛辛苦苦在一个工厂里上班,挣来的钱以维持家用。在之后的日子里,过得混乱而艰难。我母亲是一个坚强而伟大的人,同样也很有魄力。当时决心办铁板加工厂,找了好多人借钱,千辛万苦办起了工厂。说起工厂,其实也就我母亲和我继父做,相当于家庭作坊吧。起初生意并不好,我继父当时硬下头皮学习技术。之后赶上了经济浪潮,我所在的镇,兴起了印刷机机台的销售,家庭的经济迅速地好起来。在5年左右的时间里,挣了多少钱具体不知道,反正房子都买了三间,一共差不多有180万。还有些许的积蓄,这几年里我又多了弟弟妹妹。
    有一句俗话,叫男人一有钱就变坏。之后家暴是变本加厉,母亲不堪忍受。当时的钱真的好赚,他竟得意忘形地说,赚这么多钱来干嘛,给别人赚吧,我有的是钱。继父小学文化,真的是愚昧无知的人。
    在我初中的时候,母亲离婚。在离婚的过程中,我继父竟然找他的狐朋狗友一起做假账,企图让我母亲净身出户。好在当时我舅舅等人的出面帮助,官司一直打到了省厅。他买通了当地法院,却没能够买通到省院。最终,我母亲划分了一半的产业,领着我和姐姐去别处生活。我时常会奢望,要是继父性格能善良敦厚,也不止于此,家庭还是优渥。
    然而故事到这里才讲了一半。离婚的日子里,母亲辛辛苦苦拉扯我和姐姐长大。她开了一个小店,认识了一批人。有好有坏。我母亲是一个ambitious的人,想要靠自己在社会上创出一片天。她当时一门心思想钱,急功近利,好高骛远,听信了身边居心不良的人的坏话。我母亲小学文化,一个人在外面也没人相伴,有时候不知道找谁一起商量主意。总而言之,我母亲被骗了很多钱,几乎是败光。我当时读高中大学,很少回家,事情的详细情况和具体原因不甚了解,我母亲一直瞒着我。
    直到去年,我母亲被谋害后,我才明白部分事情。母亲的死因,是因为钱。她从高利贷那里借钱,给生意上的朋友做担保,结果被追债。生意上的朋友因为不堪我母亲的辱骂,杀害了我母亲,卷走曾在上海鉴定为高价的古董逃亡上海。(后鉴定价值三百大洋)。我察觉不对,回来报案,不久后犯人归案。
    现如今,我几乎是个空白的人,所有的没了,所有的都要从头再来,生活给了我这么一个玩笑,你觉得我该怎么办?
    题主,我想说的是,人活在世上,重要的是活的心态。生活给予了我这样的生活,在其中我也深深自卑和难过,事情终究过去,剩下的是打起精神。有句话我很有感触,不以黄金为贵的时代为黄金时代。我希望我这一辈子,能做的事情,所走的路,就是让这个社会不要这么浮躁,这么喧哗。让更多的人能有机会审视自己的生命,明白生活不是为了挣钱,找到自己的理想,让自己活得更有价值。
    很庆幸,我现在正在这条路上前进。
    我们和上一辈的穷人不一样,我们有更多的知识,更理性的思维,更深刻的见解。我们的世界是一个被绑架的世界,绑架了我们,要生儿育女,要挣钱买房,撇开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我们很清楚我们所能够做到的是什么,所想要做的是什么。我们不是穷,我们只是没有勇气面对别人拥有,而我们所没有的。穷不可怕,不怕我们没钱,怕的是我们因为穷而带来的思维观念,带来的畏首畏尾。穷可以翻身,翻身不了的,是那些把穷当成理由并理所当然的人。


    分割线,今晚补充编辑。心有感触,请再细看。

    对于这篇文章,是我第一次发。第一次看到这么多人点赞,让我很感动。感谢为我评论的朋友,你们的评论给我了温暖和启发。愿我们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永远不要辜负现在,永远对明天充满期待。
    此外,我家人给予了我很多关爱及保护,并没有给予我太大的清贫创伤。其他答主的生活远比我艰苦,他们给予我对贫穷的体悟也让我心酸。我不知道在设身处地之时会不会做的比他更好。很感激我的父母,不管在什么时候,自始至终他们都爱着我。
    其实,我想说的是,正如不能因为自己的富裕而觉得自己比人家优越,也不是说自己吃的苦多就觉得比别人更加温热懂事。吃苦从来都不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值得让人尊敬的是,自己能从中的悲怆中走出来。愿人人都能变的宽容友善。
    有句话,叫眼因饱含泪水而益愈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益愈温厚。吃苦总是给予我们很多的感触,正是因为不想让别人经受自己曾经的苦难而更加待人热情温暖。很多人吃过苦,很多人受过穷,很多人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很少人去实实在在地做。那些经受苦难后成长成熟成功起来的人,其实是不会感激生活给予自己的苦难,而是感激自己没有被苦难打到,感激自己曾鼓起勇气战胜命运。
    苦难从来不是我们生活的砝码,而是一块试金石。我不希望大家大家受苦,而是希望大家都能够直面生活,困苦时能勇敢站起来,安乐时不忘自己身上的责任。如果可以,真希望各位,都是平安快乐的,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感谢各位!

    本问答由早稻提供

  • 早稻 | 2017-07-19 14:16:16

    小时候家里穷,没钱买衣服,小学六年,只穿过两种衣服:中山装和校服。每次只能空荡荡地穿着,里面没有衬衫T恤也没有内裤。

    我最富有的时候,加上校服也只有三套衣服,冬天下雪时太冷,也没有毛衣穿,只能里面中山装当衬衫,外面再穿校服。

    衣服买来穿一个月左右换洗一回,会一套衣服反复穿,穿烂了上补丁,实在破得没法补了再扔。

    那时也没有袜子,鞋子有两双,一双是破洞大脚趾在外面的,用来下地干活穿;另外一双稍微好一点的专门上学穿。

    小学六年就是这样度过的,不仅我自己,身边的很多小伙伴都如此,所以从来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其实家里窘迫并不仅仅是没钱买衣服,那时一包二十盒的火柴卖两块五,家里买半包火柴都需要向别人家借钱,等卖了粮食才还得上;那时也买不起肉,自家养的猪只有八十多公斤,春节杀了过年作为唯一的荤菜吃几天,其余的都腌制起来,家里来客人才拿出来招待一顿,没客人来的时候,白菜长大了吃白菜,一吃就是一两个月;茄子长大了吃茄子,一吃又是一季;连蔬菜都没有的季节,天天吃家里自己存着的土豆做的菜。这样的家里也没有节日的概念。在我22岁以前,这样的日子十几年一尘未变,这些不细说,我单单说衣服的事,因为有后续。

    上了初中以后,小时候的衣服穿不了了,可家里还是没钱买衣服。幸好我有两个比我年长的表哥,他们穿得不要的衣服就给我穿;那时我的初中班主任看我买不起衣服,就把我叫去他宿舍,把他的旧衣服给我一些——我那时还不到一米四,每天穿着比我身材大很多的衣服去上学。虽然永远没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衣服,只能来者不拒,可至少不会像小时候一样挨冻了。我初一时有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件T恤,短袖,淡黄色的,上面印着海南风光,第一次洗就掉色掉得接近米白;初二时有了人生第一条内裤,是表哥穿旧不要的;高二我哥打工归来给我买了一身外套,是我三年级以后第一次买新衣服。

    高中时候每个月生活费只有80,早餐两毛五能买一个包子;午餐和晚餐各1块,两个素菜,这是最低生活标准,也是家里能支持给我的最好生活,而且这生活,也需要家里把粮食拿去卖了才能给我。那时有同学抱怨学校伙食差,我自己却感慨,比家里吃得好太多。那时也没觉得自己的生活有多惨,因为还有同学连每个月80的生活费都拿不出来,每周回家自己煎饼带过来,就着学校免费的蔬菜汤吃两天,周三才开始去食堂打饭。

    后来上大学了,家里再也没有能力供我,幸好因为高考全区第一奖励了5000块钱,我拿着这笔钱去第一次出省,到广东上学。那时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从家里带,就连被子,都是我和我哥共用了十多年的,我拿走他就没得睡了,我赤手空拳就去了,所以有很多东西要置办,我随时处在带的钱用完了不知怎么办的焦虑中。所以别人想着加什么社团好时,我早早开始去派传单、图书馆做助理、做家教,才能勉力维持自己的生活。别人的大学生活是青春剧,我的大学生活更像苦情剧,不敢和同学去聚餐,也不敢和他们一起玩,因为没钱也没太多收入,所有的一切只能量入为出。大学四年买衣服,怎么也不敢买30块以上的。

    我有一件看起来并没有破损的衬衫,是我2006年到广东给自己买的第一件衣服,上周我还在穿,女朋友说太过时了,现在还穿不合时宜,于是和讨论起我的穿衣品味。

    她问我:“你穿衣服的时候不会考虑搭配吗?”

    “我不是不愿意考虑,而是我根本看不出这件衣服和那件衣服穿在我身上到底有什么差别。”我这么说是发自内心地迷茫。

    她说:“你就不能看看别人是怎么穿的吗?”

    “看了没用啊!”我如实告诉她我的状态,“看别人的穿衣服我能分辨出美丑,但一旦自己穿,我就完全没概念了!”

    她不甘心:“那你多看看看网上的穿衣指南什么的,提升下自己的审美意识。”

    我无奈地跟她讲了一个故事:“我们家乡的方言里没有舌尖音,也就是‘坚’和‘金’同音,我生活在这个没有舌尖音的世界里,从来没意识到这个问题。直到我上了四年级,和隔壁村能发出舌尖音的孩子合班,才发现原来坚应该念‘jiān’,而不是‘jīn’,然后我才模仿电视调整过来。

    这还没完,后来我上初中,和隔壁乡的同学合班,我发现他们把‘上’念成‘shàng’,而不是像我们念成‘shàn’,于是我才发现原来世界上有后鼻韵存在。为了区分后鼻韵,我把字典里所有前后鼻韵的音节都背了下来。”

    “你发现没有,其实小世界里的人,是没法仅仅通过电视获得所有知识的,至少在把音发对这件事是这样,要不然全国人民看看电视和新闻,普通话不就溜了吗?对于局限在自己经验里的人来说,仅仅靠学习书本远远不够,因为那些间接的东西所形成的刺激,远不如身临其境来得强烈,你看我小时候看了十多年电视意识不到的后鼻韵,一遇到会后鼻韵的同学就意识到了。”

    “所以,当你批评别人怎么那么基本的事情都不会时,你一定是陷入自以为是的狭隘了,你要明白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你所拥有的条件,我说的条件也包括成长环境。你初中高中就开始在妈妈和朋友的指导下不断试错,慢慢摸索自己的穿衣风格,可有的人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女朋友被我说服了,愿意担任我的形象顾问,当我穿得不好看时,帮我指点迷津。嗯,就是这样,到我30岁,这个故事才有了一个不错的转折。

    可事情仍然没有完,因为家庭的局限,我所缺失的教育远不止穿衣打扮这一课,比如社交能力也是我的弱项,我21岁才做到和女孩子打招呼不会脸红,22岁才学会应答自如地打电话,25岁才学会自然地和陌生人搭讪,这些别人10来岁就从家里学会并且做得如鱼得水的事,我费了很多年才自己摸索会——在我看来,贫穷的影响在于,很多依靠物质丰足在少年时期可以建立起来的品质,穷人家的孩子需要长大后自己去建立。人生有很多必修课,你小时候没条件学,你长大了就得费劲地去补,但你不是一定能补上,很可能抱憾终身。

    可这世界着实有些冷酷,当我为自己的点滴进步欣喜时,总有人会跳出来说:“你有什么好得意的,这世上比你优秀比你有能力的人多了去了!”他们没有耐心问问你努力得是否辛苦;也总有人对你说:“你看你这个也不会那个也做不好,无能到家了!”很少有人愿意坐下来和你分析下你为什么做不到给你努力的时间,他们中的大多数只会因为你未曾做到指责你。如果世界上都是这样的人,活着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幸好有那么一些人,会问问你努力得累不累,而不是只关心你做得好不好,因为有这些人的存在,在人生的长跑路上,才觉得有些温暖。

    我小学五年级以前,以为教科书是世界书籍的全部,直到五年级有一天我去同学家,他们家那个房间里两面墙都是书架,上面摆满了书。我当时震惊了,原来真的有书房这么个东西,这种震撼是电视里的图书馆没法带给我的。从那时开始我经常去他们家借书,不敢借太久,借回来赶紧看完还了再借;怕把书弄脏,每次动书都要先洗手——我生怕他爸妈不愿意再借给我了。到高中的时候,他们家的两墙书已经没有再想看的了,我又发现县文化馆有看不完的书。

    这段经历改写了我的人生,在不停的阅读中,我治愈了贫穷给我带来的自卑,书籍给了我超越凄凉生活的力量。这是我不幸人生中的大幸运。更幸运的是在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的年纪,我恰好喜欢上学而且成绩好,才机会在那个一个班人仅有人能升高中的初中获得往前走的机会。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此幸运,很多生于贫穷的人只能长于贫穷,然后把贫穷“遗传”给下一代,几辈人都跳不出贫穷造成的局限,在恶性循环中往复,我父辈即如此。还有的人即使有幸来到城市,也补不好少年时缺的必修课,抱病结婚生子,把自己的不幸变成下一代的不幸,这就是所谓“凤凰男”的故事。

    我以前不敢结婚,因为自己都还没活清楚,连自己的自卑和自大都未治好,怎么可能做好别人的丈夫;我现在敢结婚了,但不敢生孩子,因为我知道自己贫穷落下的病根还没除尽,不想把自己的不幸延续给孩子。

    这穷病,远不是赚够了钱就能治愈的,君不见泥腿子暴富之后如何践踏和他们当年一样穷的人?君不见那些“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的人外表光鲜底下的内心黯淡与虚荣背后的脆弱?所以我觉得对于穷过的人来说,内心的解脱远比物质的饱满更加难得,所以我还在努力阅读,努力写作,和有想法的人交流,并视之为人生的超越和拯救。

    【回复】1、那么穷还有电视看?
    没说是自己家的电视啊,村里150多家人,那时候总共有20家左右的人家有电视,晚上的时候去别人家蹭电视看。

    2、那么穷还有女朋友?
    去网上搜搜《残疾作家外遇对象超 50 人》看看吧。找不到女朋友,多想想别的原因,不要把责任推给穷。

    3、火柴怎么那么贵?
    经济和交通不发达,所以必需品贵,这很难理解吗?现在2016年了,我们乡里还连农贸市场都没有,还在保持传统的“赶集”模式——每周六小贩聚到乡里的两条街买东西,一天之后就散了。

    4、这个世界多的是你没见过的人和事,不要老用你有限的经验去判断他人。

    本问答由早稻提供

*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作分享之用,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