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大小事,一呼百应!

百姓网 | 百姓知道

升学留学

你发现过电视剧里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情节,或者是一些细思极恐,有趣的部分?

电视剧电影都可以,那些神巧合,或者别的什么

2 个回答

  • 深夜徐老师 | 2017-07-13 16:38:50

    来自中国网的一篇文章 原文在末尾。
    1987版的《红楼梦》。这部电视剧从计划、选角到拍摄结束,前后花了将近5年。它在细节上非常用心,服装、发型、场景、器物都极力贴合原著,小到每一件头饰耳环,都是由剧组手工制作。它背后有一个超级豪华的学术顾问阵容,很多学界泰斗如今已经辞世。

    1987版《红楼梦》中拍史湘云醉卧芍药丛那段,第一年拍的时候,发现芍药花已经谢了,导演王扶林说,“那就挪到下一年拍吧。”这在今天,完全是不可想象的。
    “大家的态度都十分认真,人也都很纯粹,就是为了做好这件事,所有人都在努力,没有任何利益的冲突和功利的心态。伙食费每天只有2毛5分钱,住的也是集体宿舍,但是大家都很卖力。”当时三个编剧之一的周岭对记者说,旧版《红楼梦》就是在这样单纯的环境下拍出来的。
    1987年《红楼梦》拍完,正好是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节点。很多都已经沉醉在古代生活3年多的演员,居然久久不能出戏。虽然拍摄一部电视剧成就了他们最荣光的岁月,可“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一场空前绝后的培训
    1984年的5月,郑铮和其他31个女孩子一起住进了圆明园开始接受培训。她们住的是一个叫圆明园旅社的地方,那是四合院的老房子,非常漂亮。基本是三四个人一个房间,当时郑筝和惜春的扮演者胡泽红,妙玉的扮演者姬培杰———后来改名叫姬玉,还有小红的扮演者刘继红住一个房间。住进圆明园的,都是后来在电视剧里有角色的女孩子。郑铮后来在《红楼梦》里演了鸳鸯。
    “当时拍的时候也有选角,剧组跑到全国各地去选角色。”郑铮说,“在进剧组之前,我练了10年舞蹈。我很喜欢上舞台,也很喜欢看电影,经常对着镜子演剧中的段子。1984年2月,《红楼梦》剧组在全国找演员找了一圈后又回到了北京继续找,我的一个老师看到消息后就带我去了剧组。剧组给了我鸳鸯抗婚的段子,让我回家做准备,几天后去陶然亭公园参加选拔。当时,我一点都不会演戏,看到这场戏有鸳鸯剪头发的情节,就带了一把姥姥做衣服的剪刀去了。”
    “轮到我的时候,我并没有马上表演,我先背对着那一排老师,在心里想鸳鸯的身世。我也不知道自己想了多久,反正觉得感情到了我就转过身开始演了。演到要剪头发的时候,我拔出剪刀,这时导演喊了停。后来贾赦的扮演者李颉老师———他也是我们的表演老师———对我说,你知道我们为什么选你吗,因为所有报名演鸳鸯的女孩里就你最有激情,胆子最大,让所有老师足足等了你5分钟。”
    沈玲,后来在《红楼梦》里扮演了平儿,她也是通过海选选上的,她告诉记者,“当时剧组到全国各地选演员,我那时刚从南京艺术学院毕业,在江苏省扬剧团工作,就被招去试戏,拍了一段录像。当时也没觉得很兴奋,也没觉得自己有希望入选。过了半年以后,通知我选上了,我才很高兴,因为北京没去过呢。”
    这些海选来的姑娘们组成了《红楼梦》里庞大的小姐、丫鬟的阵容。她们以前的表演经历大多是一张白纸,为了让她们入戏,她们便开始了在圆明园里为期三个月的封闭式培训。
    “每天早晨6点,我们就爬起来“练功”了,要跑步、压腿。然后每天有形体训练和表演课。导演、编剧、制片主任都一直陪着我们,制片主任就像我们的家长一样。还有刚才提到的李颉老师,和贾母的扮演者李婷老师是我们的表演老师,教我们表演,给我们出题目根据红楼梦里的情节演小品。有时晚上我们还在一起讨论小品该怎么演。我记得当时从上海过来的邓云乡老师和我们住在一起,教我们怎么走路,坐姿应该是怎样的,应该怎么拿帕子,每个动作都教得特别细致。其他的像王朝闻、周汝昌老师他们也经常过来,每天上下午交错,轮流给我们讲关于红楼梦的课。”郑铮说。
    当时这些少女心目当中只有如何赶紧学会拍戏。郑铮说:“我们那时都只有20岁上下,虽然没有剧中人物那么小,但都还处于特别质朴的状态。我们那时都很乖,可以说都是特别单纯的孩子,没有什么私心杂念。大家都是拼了命的,有些女孩子比较容易胖,就在身上裹塑料袋,绕着圆明园跑来减肥,从来没有人叫过苦。在生活上,我们也尽量往自己要演的那个形象上靠。”
    就是这场空前绝后的培训塑造出了《红楼梦》里形形色色女子各异逼真的形象。沈玲说:“练功,模仿古代人的仪态。那些“小姐”们还要学习琴棋书画,我们这些“丫环”则要学习礼仪,行礼、走路什么的都有讲究。”
    这段学习班的经历为日后《红楼梦》的拍摄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很多人进入古代人的角色,都是从这次学习班开始的,甚至后来有人入戏太深。
    当然也有没进培训班的演员,迎春原来的扮演者是金莉莉,她在拍摄期间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由于剧组不能像戏剧学院那样为她解决户口农转非的问题,为了她的前途就放她走了。第二位迎春是在大街上“捡”来的。当时,她正弯腰开自行车锁,举手投足间有些样子,并且她俩的身高相仿。一点经验没有的第二任迎春被带到剧组,在李颉老师三天三夜的训练下,终于上台面了。听到王扶林一声“好”,身为老师的李颉转过脸去哭了。
    虽然《红楼梦》当时的片酬在现在看起来微不足道,按照郑铮的说法,“那时我一集的稿酬是50元,也有40元、60元的,有时会发住宿补贴、吃饭补贴。”可这些演员收获的东西不少。说得大一点,这段培训里传授的艺术投入感是无价的,说得小一点,你怎能想象现在一部电视剧还用这样半军事化的手段对演员进行艺术培训?
    入戏与过度入戏
    当时整部《红楼梦》,拍摄之严谨,从陈晓旭(饰林黛玉)的回忆录中可见一斑:
    穿好了另一套服装,我在桥对面站好,“预备———开始“镜头慢慢推近,“停!”李耀东放下摄像机说,“耳环错了,读西厢时是绿耳环,现在是白的,接不上戏。”
    王导问:“带来了吗?”
    我轻声答:“没有。”
    他的脸立刻白了:“怎么能这么粗心大意,开什么玩笑,这要耽误大家多少时间?”
    我穿一身纱衣在三月的寒风中瑟瑟发抖,听着他大发雷霆。
    最后化妆师大杨用颜料把耳环变成了绿的,才使风暴平息。
    大家松了一口气,王导脸上也有了血色,而我早已快冻成木乃伊了。
    郑铮也向记者作了类似回忆。“是的,那时的干劲很大,没现在的人那么娇气。经常拍戏拍到半夜,陪着别人拍上20遍,不会有人说算了,差不多就行了。冬天拍夏天的戏,夏天拍冬天的戏,摄影棚里有50度。我记得拍鸳鸯抗婚那场戏的时候是三伏天,穿的衣服很厚,拍前一场的时候我就虚脱了,一下子没了知觉。等醒过来,只觉得鼻子上的味道很刺激,他们说这是藿香正气水的味道,我受不了,一下子吐了。但当时也没有休息,马上把脸洗了就开始拍抗婚。直到现在我都一点不能闻藿香正气水的味道,不过平时倒也想不起来这件事,回想到拍红楼总是觉得很美好的。
    我们早上起特别早化妆,也没有人有怨言,觉得这就是拍戏嘛。因为人比较多,要一个个轮下来,经常是凌晨2点先有老师给我们梳头,梳好了叫我们去继续睡,到5点再起来化妆。为了能让我们的发型保持一整天纹丝不乱还要好看,给我们梳头的杜老师给我们个个头上抹上二斤头油,梳理得紧紧的,拽的头皮疼,每天卸装,地上落了一地头发,那时觉得为了艺术贡献点头发也是值得的。”
    细节,每一个细节仔细雕琢,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入了戏之后,这条要求变成了演员自然而然的习惯。演员都不会嫌拍摄时间太长,沈玲说,“现在人们没上戏的时候拼命想上戏,等上了戏又希望赶快结束,太浮躁了,很匆忙,恨不得跨过今天直接到明天。现在一天能拍10页剧本,那时我们一天才拍十几个镜头,简直是拍电影的速度。但那时我们也没觉得奇怪,都很静得下心,认为拍电视就应该是这样的。”郑铮也说,“除去前面的培训,整个拍摄过程一直持续了整整三年。当时我们也不知道会拍三年,但也不觉得长,只觉得一切都很新鲜。那时我总希望戏不要拍完,觉得自己的戏太少,还没有演够。”



    http://www.china.com.cn/review/txt/2006-10/23/content_7418179_2.htm

    本问答由深夜徐老师提供

  • 深夜徐老师 | 2017-07-13 16:18:26

    《神厨小福贵》


    我觉得这绝对是在中国最被低估的一部动画。


    话说在前面,我知道很多人都不喜欢神厨小福贵的画风以及配音,尤其是当我如今再去回顾的时候,我也觉得配音实在太刺耳,但请先认清楚这部动漫的受众和群体,至少我小时候是看得津津有味没有出戏。


    想当初我是抱着看中华小当家的心情去看神厨小福贵的,那时候最美的东西也能赶上小厨房的小热钱看温泉看小厨房,然后当我越看越多,越看到最后,我才越能发现隐藏在神厨小福贵背后深刻的悲剧内核,当然,这也成功地帮助我造就了又一个童年阴影。


    以下是豆瓣的剧情简介:   故事发生在清朝末年,小福贵的爷爷是慈禧的御用厨师,深受其重用,小福贵从小就跟在爷爷身旁学习做菜的手艺,对爷爷十分敬仰。然而,爷爷却意外的被卷入了一出阴谋之中,被误当成下毒的罪魁祸首投入大牢秋后问斩。   为了还爷爷一个清白,查清事件的真相,小福贵毅然踏上了旅途,他要凭借自己的力量获得十八把金厨具,将洪家菜的风格发扬光大。


    是不是感觉剧情很励志?少年励志成长勇救爷爷,一听就很正能量对不对?然而你如果仔细看一下这个故事设定的背景,其实你就大约能猜测到几分意味了,可那时候答主我还是个孩纸啊!


    我当时虽然觉得奇怪,为什么神厨小富贵里的皇帝要叫慈禧“亲爸爸”呢?皇帝不都应该是很威风的吗?为什么神厨小福贵里面的皇帝会如此凄惨?甚至因为吃不饱饭导致身体虚弱?为什么一开篇的时候太后会逃跑呢?为什么要逃跑?太后不是应该住在皇宫里的吗?


    但很遗憾,那个时候并没有人为我解答这些疑问,我只是单纯沉浸在小福贵精进厨艺勇救爷爷一路升级开挂这一最肤浅的剧情上。


    然后,小福贵终于成功做出了四季如春菜,老太医告诉爷爷,小福贵当上了首席御膳大厨,爷爷太高兴,然后就死了,他直到最后也还睁着眼,他还在等小福贵。


    这不对啊,主角的爷爷怎么会死呢!小福贵可是有金手指的人啊!怎么会死呢!


    但更加不对的地方还有很多。


    小飞蝶:一个江湖女侠客,以刺杀慈禧为己任,可是最后她却得知自己是玉慧娘娘的女儿,是格格,多好笑啊。后来小飞蝶因为帮助小福贵被陷害,被迫要出嫁,她最后给小福贵写了一封信,但这封信却遭到了小李子的篡改,小飞蝶误会了小福贵,她以为自己再次变成了孤独的一个人,更好笑的是,最后小飞蝶是靠着篡改了她的信的小李子才逃离了那片皇宫。



    小李子:自幼进宫当了太监,是第一个认识小福贵的人,也是小福贵最信任的朋友,小李子多感动啊,他没想到这世界上他竟然还能有一个朋友,可是他也没想到,陷害小福贵最多的人,也是他这个朋友。

    但是有什么办法呢?K大人说,只要小李子听他的话,小李子就可以见到他的爹娘了啊!真是太久了,久得小李子都忘了自己爹娘的模样了,可是只要能再次见到爹娘,变成恶魔又有什么关系呢?

    最后终于小李子帮K大人完成了他的阴谋,小李子这才终于从一个老太监的嘴里得知,原来他是孤儿啊,他这么爱吃的一个人,原来他的父母是饿死的啊,原来他从来没有什么家人,他只有小福贵这一个朋友。



    豆芽菜:你说说,明明他是皇帝啊,怎么会连饭也吃不饱呢,你说好笑不好笑?为什么“亲爸爸”明明知道豆芽菜尊重她,可是“亲爸爸”还是要把豆芽菜关起来呢?为什么“亲爸爸”明明知道一切都是K大人的阴谋,但她就是不愿意挑破真相呢?



    K大人:“亲爸爸”是慈禧,豆芽菜是光绪,那这个K大人是谁呢?他凭什么掌控一切?为什么他做了这么多坏事却没有受罚?他是谁?



    小福贵明白的根本不多,他总是那么傻乎乎的,他以为拿到金厨具就能救爷爷了,可是爷爷死了,后来小福贵以为拿到金厨具就能去照顾豆芽菜了,豆芽菜的身体太弱了,小福贵决心要让豆芽菜好起来,因为他知道豆芽菜是个好皇帝。


    为了拿到金厨具,老太医也牺牲了,但小福贵终于还是拿到了金厨具,他终于可以说出自己的愿望了,可是小福贵没想到,他换来的却是生死一线的危机。


    为什么呢?太后不是最喜欢他做的菜了吗?太后多喜欢吃小福贵做的菜啊,可为什么她想要杀小福贵呢?小福贵不明白,但豆芽菜救了他,豆芽菜下了圣旨,坚决不让小福贵去给他做菜,就好像小福贵决心想要让他身体好起来那样。


    为什么会这样呢?明明小福贵已经拿到了金厨具了啊,结局不应该是大团圆才对吗?我还不明白,但小福贵却明白了,最后小福贵放下了金厨具,放下了首席御膳大厨,他要去找小飞蝶了!


    太后大约也不明白为什么小福贵要离开,她最后还在一声声地呼唤小福贵,可人都走了,只剩下她了,哦不对,还有K大人悠久长绵的笑声。


    最后,小福贵在一片花海里骑着马,他笑着去找小飞蝶了,一切都结束了,我却哭了。


    怎么会这样呢?电视剧的大结局不是应该坏人受到惩罚,一切圆满才对吗?我不明白,我觉得真难过啊,怎么就会这样了呢?


    真是个破烂的结局!


    但那时候的我还不知道,大结局并不意味着结束,在那以后的百年时光里,是一个破烂的,风雨飘摇的中国。

    本问答由深夜徐老师提供

*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作分享之用,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