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大小事,一呼百应!

百姓网 | 百姓知道

外语学习

如何评价中国美院建筑系?

如题。艺术生能学好建筑么。

2 个回答

  • 歌者 | 2017-10-16 06:52:58

    谢谢@井鲤 同学的邀请。

    1. 对于我这一个还在建筑师之外摸索的人来讲这个题目太大了。
    2. 问题补充里艺术生能学好建筑么?能。而且不仅能,还很应该。艺术的事情不应该交给艺术么?

    关于美院,平日对母校对王老师有调侃,也有钦佩,黑的很多,捧的也发自内心。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系在中国建筑教育当中地位很是特殊吧,身子很小,嗓门太大。名声在外,不足之处却也是实在的明显。

    美院人在王澍下"洗脑"了五年,都有股子生而不同的劲儿,总感觉在当下中国建筑语境里,我们肩负了什么,同时也贴上一块莫名的标签。所以 …… 特别之处培育特殊的人吧。

    初看见题目,觉得我大概是答不上来的。若是说站在一个高处来评价母校,我还没这个能力,也不敢妄加评价。哪怕问的是,如何评价国美建筑不间断的美教方面课程,和贯穿其中的现象学本质,我也许都能分析评价一下。如果题主只需要一个简短的答案话,那我只能说,这是一个理想主义色彩浓厚的地方。

    能力有限,这里就只聊聊感受性的东西吧。可能文不对题,主要分享下几年前还在学校里的时候,在豆瓣写过的一点东西,也是本人的心路历程。
    现在看来也许有点稚嫩,但在大学里人们都经历一个迷茫期。从开始的新新世界,到对环境对自己的怀疑,然后有思考,后想明白了,走的也会坚定一些。

    那时候想明白的现在也深以为然,那时候没想明白的到现在也还是没明白。



    -------------------------------------------------------------------------

    最初是看见师兄写下的关于国美的建筑教学的思考,有些共鸣,也有些无奈。关于国美的建筑教学的思考,以前有过,但没想明白,现在继续。

    首先,国美的建筑老师很有意思,各不相同。这些老师中不乏有不厌其烦地将建筑资料集影印用红线画重点,再撸成长串PPT耐心的反映......这是什么样的精神,这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天真的孩子"被"一丝不苟,独立的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也就不苟一丝。这里有万种“被”就是不会被问到:你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凭什么?

    很幸运的是这样“一丝不苟”的老师并不是学院的主流,更多的,我们被那帮带有批判精神的老师影响着。

    这又让我想起前些天,梅子同学在面试一家大公司时,因主创建筑师不在临时改为三个做景观规划的老头来面试他。一册优美的建筑作品集快速翻阅过后总结为:你们怎么只做些多层建筑?城市规划方面的课程没有?城市史论什么的没有?不对啊,你们是美院的,王澍本科阶段是东南的,课程安排应该和东南的有联系的啊?看了你们本科的课程安排,我们不知道美院要培养什么样的建筑人才。要不我们做个快题设计?这样比较直观。

    快题设计?梅子同学并没有答应他们要求的“检测”。

    是怕?

    我想是的,难处就相当于一个画国画的大家如何去用油彩写实。矛盾在于收藏家眼里只有油彩,标准里只有写实。

    做冰淇淋的遇到做冰箱的,被一些列做冰箱的问题轰炸着,好生窝火。第二天轮到我面试,梅子发来短信:你好好想想关于美院教学体系的意志,到时要再遇到这样的面试官好做回应。短信里还暗暗的提一句:你就说,我们他妈的就是和你们不一样!

    我的运气很好,面试没遇到那三个规划大家,那句准备好的的“他妈的”也就没用上。和建筑设计负责人很开心的聊了一个多小时,半小时后,我接到了他们的录用通知。

    但是美院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这个问题,就算别人不问,有空了问问自己也是好的。

    记得还是大一时,王老湿站在小椅子上做了震人肺腑的宣言式的讲话,当时没听懂,现在理解起来的大意是“我们是唯一脱离体制外的建筑教学.......振兴本土建筑学!”

    那么,什么是本土建筑学,可以理解为“乡土建筑学”的广义解释吗?乡土和本土我觉得没有本质差异,可以统一论之为地域建筑学。当然王老师回归本土传统建构文化的建筑学有一个更为重要的目的,如何在传统建构文化精神下使之更有创造性和前瞻性。这里的建构建造成了建筑学的所有意义,而不是建构建造只是建筑的一部分。

    关于王老师在江浙一带的地域建筑实践,我理解为是乡土的,地域的建构文化实践。从瓦爿墙到夯土墙,从山水画到移情建筑。如何凸显地域建筑学在当代建筑环境语境下的重要性,这时候需要批判的力量,批判,批判!像愤怒的小鸟,无坚不摧。当然批判是建立在有所知的基础上,不然就会闹笑话。

    国美建筑教学的意旨,具体如何,我只能从美院的各种课程里进行梳理。

    美院的建筑教育整体感觉是一种自下而上,多条主线贯穿的训练方式。

    不间断的美教绘画课程贯穿整个本科学习。(书法,水墨渲染,现象素描,现象油画)

    不间断的地域建构文化的学习,对传统营造技术的学习与创新运用。(建构研究,自然建造课程,乡土调研)

    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课题设计由浅到深,有单一到复杂,对研究的思辨的深度和广度也是如此。

    一二年级的课题有时往往只对材料的特性和构造做较深的体验(木工砌筑,材料与建造,空间与建造,小住宅)三年级的设计则开始强调场所的特质,如何在一个复杂城市环境下去做个多功能的建筑(小学设计,厂房改造,城市研究)。四年级开始去做城市综合体,对复杂的功能的设计既要统筹也要深入,(城市综合体设计,建筑院实习)。大五这更加强调研究的深入和逻辑思辨(概念的逻辑,设计的逻辑,建造的逻辑)。

    设计的开始是一个可能性问题的探讨,设计过程的多样表达,模型推敲,手绘(这里并非以手绘的方式去表达成果,而是表达想法,带有分析说明),图表,视频动画。当然还有常规的平,立,剖,轴~

    做个小总结,美院建筑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用王老师自己的话是:“xxx认为我们学院是个很有野心的学院,我们要干的事情和达芬奇有些类似,一面要有高超艺术修养和手头表现能力,一面要有细致严谨的逻辑和工程建造的控制能力。”

    当然我自己要表态,我只是喜欢涂鸦,喜欢建筑。以上的观点和引用的话语皆依据个人经验体会和不可靠的记忆力。美院建筑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一个解,欢迎讨论。

    思考过后,更加找不到重心。越接触外面的世界越发现我们那么多不一样。但是当我向别的同行讲解我们的教学大纲,他们总是表现出很赞许。可是为什么就像听一位外国传教士一样,你知道宣讲的那是理想,你也那样的欣赏。但是当演说结束,回家,吃饭,睡觉,第二天继续你的生活。你没有接纳它,不去使用它。

    每回我听着王老师慷慨激昂的讲话,会突然有一瞬间感觉自己置身事外。美院建筑就好像一艘小帆船,我就看见它在大风大浪里很艰难的前进。我们又有着一个志向远大胸怀天下的船长,自说自话,和其他各种船只都不一样。他开导我们,讲未来讲方向,可是其实大海这么大,我分不清哪个方向才是我们航线的前方。

    可每回最后他都是那么自信,然后胸有成竹的指向海天交界线的一小段说,在那里!


    大三,杭州

    本问答由歌者提供

  • 歌者 | 2017-10-16 06:41:53

    我怎么觉得建筑学本来就归艺术生去学。

    本问答由歌者提供

*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作分享之用,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