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大小事,一呼百应!

百姓网 | 百姓知道

通讯通信

眼界开阔是一种什么体验?

总感觉眼界开阔可以看得远,看得高,而自己像个井底之娃般,见识浅薄,甘于现状,堕落许久而不自知。只是一个人又应该怎样让自己眼界开阔,那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2 个回答

  • 屿宁 | 2017-10-12 14:38:42

    有了超越自己阶级的眼界是件痛苦的事。我的深刻体会。但是也很庆幸,不后悔开拓视野。。


    如果题主想提高眼界,就去找一个周围都是优秀的人的环境体验下,注意,必须是优秀的人很多的那种,而不是参差不齐的那种

    本问答由屿宁提供

  • 屿宁 | 2017-10-12 14:22:43

    感谢邀请。我并不自认为眼界开阔,但因为切实烦恼思考过这个问题,所以只能就自己的经验来谈谈。

    首先发现题主这个问题的标签是归在“读书人”下面的,私以为这恰恰反映了问题所在。

    在这里我首先想说的是,眼界开阔这四个字,是不能单靠书本堆砌的。培根有句话很经典:“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补读书之不足。”我们可以靠书本上的知识增长见识,但如果不结合实践,这种见识更多是信息,而增长的很可能是虚荣,并非眼界。所以我以“知行合一”
    为自己真正领会一件事情的标准。古往今来能借鉴的东西真的太多,但适合自己,且自己也能实际做到的,可就和单纯记忆不是一回事了。再就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做个“伪君子”也许能骗得了一部分人,但瞒不过自己的心。挂在嘴边的远见卓识,对自己来说真不如在生活中坚守一个简单的道理。慢慢来,聚沙成塔。想要在短时间内至少改变自己的感受就可以理解,但这种浮躁反而让人止步不前。人只要能清醒过来,自然就开始动了。

    第二,基于题主的描述,我个人认为您是位想追求上进的人。想通过开阔眼界的方式让自己心性更加成熟,对一些曾经难切入的问题有清晰甚至洞透般的认识。但这些不是光靠开阔眼界就能做到的。生活不光是只有眼界二字。由于只是猜测,这里不好多说。

    第三,其实一个人的生长环境很影响他视野的高度。再直白一点,如果生存问题还逼近着一个人,谈眼界他恐怕还暂时没有那个心情,更多是跻身于社会的保护色。如果说后天有什么办法,我认为本质上还是基于个人的愿望。如果真的有开阔眼界的需求,人的注意力会自然关注在这上面。具体的方法都会慢慢来到有心人身边。所以这里我想建议题主的是,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开阔眼界目前是更重要的事。自己首先要能说服自己。而所谓眼界,恐怕很多人心里都有不同的定义。有的人更偏向于“博学”,有的人更偏向于“成熟度”,而有的人更看重的是“情怀”。我认为都是选择,没必要分高低贵贱。关键在人自己的需求。针对更具体更贴近本质的问题去寻找答案,人会感觉到来自内心的动力,换而言之,这也是心声一直催促人去做的。

    最后再给题主几个建议。

    1.放下对眼界“高远”的渴求,聆听自己内心真正的问题。是自卑,孤独,亦或是恐惧?放下了之后,就真正在开阔眼界的路上走起来了。

    2.不用害怕做井底之蛙,我们太多人过了一辈子到最后仍是井底之蛙。我们对这世界了解的仍是很少。但如果不能接受自己的过去和现状,反而会妨碍自己通向未来。

    3.我认为眼界开阔不该被当做单纯的好事,这件事该是中性的。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反过来讲,人也要看到自己眼界开阔后承担的那份东西。或许你看到的是光明与救赎,或许你看到的是黑暗和罪恶,但哪一种不是为人今后要考虑的东西增砖添瓦?这里就要考虑人的承受能力。

    4.有条件的话,多离开自己常在的环境,到外面去走走。同时按自己心灵的需求选择些书读读。关键在人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是否有意识。有时候,青山绿水只是一处风景,小桥人家也只是民俗画面,更不用说一顿午餐,一张车票……所以又回到了之前说的,人需要一个能说服自己的理由,换来一颗对开阔眼界之事保持警觉的心。

    所谓“目光短浅”,接受它,笑着走出来,平平常常,没有什么可耻的。能察觉到自己的状态和真正的问题,就一定会往期望的方向贴近的。

    衷心祝好。

    本问答由屿宁提供

*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作分享之用,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