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大小事,一呼百应!

百姓网 | 百姓知道

软件开发

从唐朝开始到现在的中日关系

从唐朝开始到现在的中日关系

2 个回答

  • denis358 | 2017-10-10 13:21:23

    公元630年至834年的二百年间,日本派19次遣唐使(其中到达中国者为15次)来华,规模之大少者二百人,多者五六百人。这充分证明了当时日本对唐文化的重视,同时也说明了唐朝经济、文化的发展程度。鉴真六次东渡的感人事迹,代表了中国人民与邻国友好交往的真诚愿望。中日友好交往,既对日本政治、经济制度的转变、社会生活的进步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同时也丰富了唐朝的经济文化生活。 日本古称倭国,唐代始改称日本。日本自汉朝开始和我国发生正式交往。《后汉书》记载,东汉光武帝时,日本派使者来中国,光武帝赠以印绶。这枚金印上刻有“汉委奴国王”字样,近代已在日本九州发现。唐朝时候,日本发生“大化改新”,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唐朝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与日本的社会变革结合起来,出现了中日经济文化交流的高潮。唐朝建立后的630~838年,二百年间,日本正式的遣唐使来中国的共12次。另有任命后未成行、未到达唐朝、迎入唐使和送客唐使共6次。每次最少250人,最多五六百人。如717年一次共557人。733年的一次共594人。838年的一次651人,中途因遭遇风暴,有一船遇难,实际到唐的只500人左右。因此到达唐朝人数最多的一次是594人。遣唐使组织完备,设有大使、副使、判官...公元630年至834年的二百年间,日本派19次遣唐使(其中到达中国者为15次)来华,规模之大少者二百人,多者五六百人。这充分证明了当时日本对唐文化的重视,同时也说明了唐朝经济、文化的发展程度。鉴真六次东渡的感人事迹,代表了中国人民与邻国友好交往的真诚愿望。中日友好交往,既对日本政治、经济制度的转变、社会生活的进步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同时也丰富了唐朝的经济文化生活。日本古称倭国,唐代始改称日本。日本自汉朝开始和我国发生正式交往。《后汉书》记载,东汉光武帝时,日本派使者来中国,光武帝赠以印绶。这枚金印上刻有“汉委奴国王”字样,近代已在日本九州发现。唐朝时候,日本发生“大化改新”,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唐朝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与日本的社会变革结合起来,出现了中日经济文化交流的高潮。唐朝建立后的630~838年,二百年间,日本正式的遣唐使来中国的共12次。另有任命后未成行、未到达唐朝、迎入唐使和送客唐使共6次。每次最少250人,最多五六百人。如717年一次共557人。733年的一次共594人。838年的一次651人,中途因遭遇风暴,有一船遇难,实际到唐的只500人左右。因此到达唐朝人数最多的一次是594人。遣唐使组织完备,设有大使、副使、判官、录事,成员有翻译、医师、阴阳师、画师、史生、射手、音乐长、玉生、锻生、铸生、船匠、舵师、水手长、水手等,还有留学生、学问僧多人。遣唐使给唐朝带来珍珠、绢、琥珀、玛瑙、水织等贵重礼品。1970年西安发现的日本“和同开”银币很可能就是遣唐使带来的。唐王朝也回送一些高级丝织品、瓷器、乐器、文化典籍等。日本奈良东大寺正仓院所存放的唐代乐器、屏风、铜镜、宝刀等珍贵文物,就有一部分是遣唐使带回去的。为了吸收中国的文化成果,日本选派了不少留学生入唐学习,他们被分配到长安国子监学习各种专门知识。他们在中国长期学习,与中国诗人学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其中最著名的是晁衡。留学生和学问僧在传播唐朝制度和文化中起了很大作用。奥运人物:何振梁的友好之旅中秋节前夕,我们在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经历了一次难忘的中日友谊“温故知新”之旅。在短短几天紧张的日程里,从早到晚,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日本朋友相处时,彼此之间说不尽关于中日两国人民,特别是两国文化、体育、教育界之间源远流长的友谊,使我们一再感动不已。成行缘由3年多前,日本明治大学商学院院长寺岛善一先生来京参加一个活动,听说200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且是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他决心为此做出努力。经过研究,确定授予中国的何振梁名誉博士学位,以表彰何振梁在发展中国与世界体育方面做出的贡献。今年6月,明治大学校长纳谷广美给何振梁来信,征求何振梁的意见。当他们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校方非常高兴。9月中旬,纳谷广美校长亲自率团郑重地专程来北京递送邀请信。明治大学建立于126年前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在学术界很有名望,毕业生中出过两位首相,包括在1995年发表了具有历史意义、为日本侵略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表示反省和道歉的“村山谈话”的村山富市首相。明治大学也很重视体育,学生夺得过16枚奥运会金牌。周恩来总理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曾经在明治大学旁听过,现在学校附近还有周总理当年就餐过的小饭店。明治大学历年来总共颁授过22个名誉博士学位,何振梁是获此荣誉的第23人,也是第一个中国人和世界上第一个体育界人士,因此,日本体育界很重视这次活动。亲切交流9月22日,在东京明治大学会场举行了庄严的博士学位颁授仪式。这是何振梁第二次在国外领受名誉博士学位,上一次他是2002年在美国体育学院领受名誉博士学位。大学礼堂里坐得满满的,包括在明治大学学习的几百名中国留学生。日本体育界一些领导人也来参加。何振梁在披上博士服、戴上博士帽、领受了证书和证章之后,用英文做了《多元化世界与奥林匹克的普世价值》报告。他根据自己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工作经历和研究,谈了自己的见解和体会。他指出,“从一百多年来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看,它之所以成功,原因之一是它对多种文化的兼容和尊重。多文化性正是奥林匹克运动的财富和力量所在。”他介绍了奥林匹克运动对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以及在多元文化世界中奥林匹克运动的作用。他的讲话不断激起热烈的掌声。报告结束后,何振梁、日本奥委会主席竹田恒和以及明治大学骏台体育会会长、日本大学生乒乓球协会会长儿玉圭司3人先后在研讨会上发言。研讨会的主题是“通过体育竞赛促进各国青少年之间的相互理解、友谊、和谐”。竹田恒和介绍了日本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以及东京正在申办2016年奥运会的打算,儿玉圭司谈了对运动员心理锻炼的见解以及中国乒乓外交所起的巨大作用。何振梁则谈道在发展奥运会商业开发时必须大力加强奥林匹克精神的教育以及从亲身体会谈体育交流对发展国家间友好关系的贡献。他着重谈了奥林匹克的教育作用以及奥林匹克运动当前面临的问题。何振梁在会内外的不同场合生动地谈到中日友好交往的人物及大量事例,从他半个世纪前接待日本第一个访华体育代表团(日本冰球队)的体会到他多年来与日本体育界朋友一起在国际体育活动中发挥的作用。他感谢日本朋友对中国恢复在国际奥委会中合法席位斗争中的支持,回顾了中日两国体育界如何合作创建东亚运动会、发起亚洲冬季运动会等等。对许多年轻的日本听众来说,等于是他们上了一堂中日友谊的历史课。寻根溯源在这几天的接触交往中,我们惊讶地发现一些新结识的朋友竟然当年也曾为共同的目标奋斗过,因而倍感亲切。负责我们访日活动组织工作的明治大学商学院院长寺岛善一告诉我们,当他还是个22岁的学生时,他和一些同学参加过上个世纪60年代的新兴力量运动会。他们当时条件很困难,日本奥委会不支持他们,后来是靠社会支持和捐款才成行的。后来力量运动会是由于印尼在举办1962年第四至亚运会上使了支持中国的立足点、挨了这底国际奥委会的制约、印尼总统苏加诺受1963年愤而发起的。中国和几十个新兴力量国家支持并参加了这个运动会。当年的日本进步青年,今天竟是接待我们的主人。这次他与何振梁的初次见面却像老相识。儿玉圭司从事乒乓球运动多年。说起了当年他作为队长带队参加1972年9月的北京第一届亚洲乒乓球锦标赛。何振梁与他谈起当时的亚乒联主席后藤钾二如何全力支持中国解决合法席位的斗争,他们俩人共同缅怀故去的友人,就像老朋友一样有说不完的话。在24日到机场的路上,同车的寺岛善一告诉何振梁,因为何振梁在会场上向听众讲到了松崎君代当年的运动员精神如何受到中国总理周恩来的赞扬,周总理称她是个友好大使,许多中国人都知道和钦佩松崎君代。儿玉圭司把这事告诉了远在北海道的松崎君代。这时,松崎君代打电话与何振梁通话,何振梁告诉松崎,虽然他同松崎没有交谈过,但欢迎松崎有机会时再来中国做客,希望能有机会接待这位友好大使。两位未曾谋面的新朋友在电话里谈得很是高兴。中日友谊,确实是源远流长,但是又如老树繁花,硕果累累。温家宝总理昨在日本国会发表演讲,阐述进一步发展中日关系五原则增进两国互信 促进共同发展4月12日,正在日本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日本国会发表演讲。(新华社发)据新华社东京4月12日电 正在日本进行正式访问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日在日本国会发表了题为《为了友谊与合作》的演讲。中日友好交往世上罕见温家宝用大量事例深情地回顾了自秦汉以来中日交往的历史。他指出,为了友谊与合作,需要继承和发扬中日友好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在绵延2000多年的交往中,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了各自的发展和进步。中日两国友好交往,历时之久、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是罕见的。这是我们共同拥有的历史传统和文明财富,值得倍加珍惜,代代相传,发扬光大。以史为鉴不是延续仇恨温家宝强调,为了友谊与合作,需要总结和记取不幸岁月的历史教训。中日两国人民长达2000多年的友好交往,曾被近代50多年的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所阻断。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使中国人民遭受了深重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巨大苦难和创痛。沉思历史,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日和平友好,关乎两个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福祉。温家宝重申,中国政府和人民一贯主张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强调以史为鉴,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开辟未来。他希望日方以实际行动体现有关表态和承诺。他说,中日和则两利,斗则俱伤。实现两国人民世代友好,完全符合历史潮流和两国人民愿望。阐述发展中日关系五原则温家宝同时指出,中日邦交正常化35年来,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得到了日本政府和人民的支持与帮助。我们的目标,就是顺应潮流和民心,把中日关系推向新的历史阶段,实现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温家宝总理提出五点原则:一,增进互信,履行承诺。严格遵循《中日联合声明》等三个政治文件所确定的原则。二,顾全大局,求同存异。从战略高度、以长远眼光和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进行对话协商,找到妥善解决问题的办法。三,平等互利,共同发展。应在能源、环保、金融、高新科技、信息通讯和知识产权等领域加强合作。四,着眼未来,加强交流。加强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组织实施好两国青少年大规模交流计划。五,密切磋商,应对挑战。共同维护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推进东亚区域合作进程。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包括能源安全、环境保护、气候变化以及反对恐怖主义、打击跨国犯罪、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望日方认识台湾问题的高度敏感性温家宝在谈到台湾问题时指出,台湾问题事关中国国家的核心利益,中国将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但决不容忍“台独”,坚决反对台湾当局推行“台湾法理独立”和其他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动。温家宝希望日方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高度敏感性,恪守承诺,慎重处理这一问题。日本众议院议长河野洋平在温家宝发表演讲前致辞说,今天日本国会时隔22年再次迎来了中国领导人,实感喜悦。期待温总理的“融冰之旅”能够获得丰硕成果。日本参议院议长扇千景高度评价温家宝的演讲。她说,演讲对发展日中关系具有深远的意义。包括安倍晋三和日本内阁政要在内的约480名日本众参两院国会议员聆听了温家宝的演讲,多次报以热烈的掌声。另新华社东京4月12日电 日本明仁天皇12日在皇宫会见了正在日本进行正式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双方共同回顾了中日关系的发展,一致认为中日两国人民和睦相处,对两国有利,对亚洲和世界有利。双方都希望共同努力,推动两国实现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展开

    本问答由denis358提供

  • denis358 | 2017-10-10 12:45:56

    日本就是典型的欺软怕硬型。 在唐高宗后期,唐朝军队战胜高句丽,统治除去新罗的整个朝鲜半岛。就在这时,日本害怕大唐军队进攻日本,于是登陆作战,称白村江战役,具体人数不知,应该跟唐新联军人数差不多(唐军1万左右,新罗出兵1万)。结果日军大败(好像九州岛被唐军占领了),从此日本安安心心向大唐这位老师学习。 公元630年至834年的二百年间,日本派19次遣唐使(其中到达中国者为15次)来华,规模之大少者二百人,多者五六百人。盛唐时期唐玄宗派高僧鉴真携同其弟子东渡日本去传播文明。 宋朝时候,日本还是在向中国学习,当时日本已经进入将军控制政权的幕府时代了。 元朝统一中国后,日本不向元朝纳贡,忽必烈就派军队在朝鲜海岸准备乘船去远征日本。结果运气不好,刮起了台风,元军溺水者无数,日本得以幸存。忽必烈过了几年又想攻占日本,可惜病死了。以后的元朝皇帝都没什么雄心大志,从此日本与中国大陆就没联系了。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要日本称臣纳贡,日本人不干。明初的水军还不强大,陆上又常年与蒙古作战,就没有远征日本。 明朝中期,日本正处于“战国时代”,失败的武士源源不断的流浪到中国沿海,对中国沿海造成巨大损失,形成“倭寇”。到嘉靖年间...日本就是典型的欺软怕硬型。在唐高宗后期,唐朝军队战胜高句丽,统治除去新罗的整个朝鲜半岛。就在这时,日本害怕大唐军队进攻日本,于是登陆作战,称白村江战役,具体人数不知,应该跟唐新联军人数差不多(唐军1万左右,新罗出兵1万)。结果日军大败(好像九州岛被唐军占领了),从此日本安安心心向大唐这位老师学习。公元630年至834年的二百年间,日本派19次遣唐使(其中到达中国者为15次)来华,规模之大少者二百人,多者五六百人。盛唐时期唐玄宗派高僧鉴真携同其弟子东渡日本去传播文明。宋朝时候,日本还是在向中国学习,当时日本已经进入将军控制政权的幕府时代了。元朝统一中国后,日本不向元朝纳贡,忽必烈就派军队在朝鲜海岸准备乘船去远征日本。结果运气不好,刮起了台风,元军溺水者无数,日本得以幸存。忽必烈过了几年又想攻占日本,可惜病死了。以后的元朝皇帝都没什么雄心大志,从此日本与中国大陆就没联系了。明朝建立后,朱元璋要日本称臣纳贡,日本人不干。明初的水军还不强大,陆上又常年与蒙古作战,就没有远征日本。明朝中期,日本正处于“战国时代”,失败的武士源源不断的流浪到中国沿海,对中国沿海造成巨大损失,形成“倭寇”。到嘉靖年间,胡宗宪、戚继光、俞大猷等人打击倭寇,倭患才基本在中国消除。万历年间,倭寇就大肆入侵明朝的附属朝鲜王国。李如松等人率领明军应邀“援朝抗倭”,前后进行了两次战争,终于日军全部撤离朝鲜。清朝建立后,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日本也自己关起门来。中国洋务运动前夕,林则徐、魏源、龚自珍等人提出许多向西方学习的方案,这些思想流传到日本,在日本引起了相当大的影响。洋务运动的同时,日本进行“明治维新”。日本随着国力的增强开始确立“大陆政策”(第一步吞并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第二步灭亡中国,第三步独霸亚洲、称雄世界)。19世纪70年代,在美国怂恿下,日军登陆台湾,得到清朝赔款后撤出台湾。1894-1895年,日军在吞并南朝鲜的情况下,发起“甲午战争”。结果签订《马关条约》,赔款2亿白银,割台湾、辽东,三国干涉还辽后,日本归还辽东,但得到3000万两的赔款。1900-1901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军侵华,参加《辛丑条约》签订。1915年,出兵山东,向袁世凯袁大头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928年,眼看国民北伐军要消灭张作霖了,日本出兵中国,制造“济南惨案”。之后硬逼张作霖不成,就炸死张某。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国民政府开始偏向于亲英亲美,日本不得不加快侵略中国的步伐。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开始进攻中国东北军。东北三省沦陷。1933年,日本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妄图永远占有东三省。1933-1935年,日军在上海、热河掀起侵略浪潮。眼见在“西安事变”后的国共合作形成,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1940年,日本扶植汪精卫建立“伪南京国民政府”,企图永远占领中国东部。1945年9月2日,日本向中国递交投降书,日军全线退出中国。由于美苏“冷战”,日本与新中国没有交往。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后,日本也开始与新中国建立政治联系,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改革开放之处,中国缺少资金,日本开始通过民间的形式向中国无偿援助了大量资金,两国关系正常友好。之后的“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事件、中日“破冰之旅”,就不说了。展开

    本问答由denis358提供

*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作分享之用,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