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大小事,一呼百应!

百姓网 | 百姓知道

古玩藏品

志愿者招新时如何剔除一些没有责任心和3分钟热度的人?

我是暨南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下学期就要招新了,可是我没什么经验,求大神指教。

2 个回答

  • 匿名用户 | 2017-10-09 08:42:37

    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好。它勾起我当年的回忆。

    我只想问:

    志愿者团体不就是把三分钟热度的人培养成有责任心的志愿者的地方吗?

    还是说一开始我就理解错了你们只是想招光干活的不抱怨的老黄牛?


    谁加入志愿者没有个人私利的追求?楼上圣母心的各位可知 NGO 在国外就是一个正经职业?很多人都指出这就是 NGO 在国内发展不起来的原因:组织只想成员高尚的奉献,却从来不问组织能带给成员什么,道德的大帽子扣上大家就要白干活。最后发展不起来还说是现在的年轻人太自私不懂得无私奉献的精神,现在的年轻人太冷漠不懂得关爱社会自然,现在的年轻人太幼稚不懂得只求耕耘不问收获之类的。我只想问,我能鄙视的竖起中指吗?

    如果有一天青协能够成为申请常青藤的敲门砖,如果有一天青协能够发出工资奖金福利来,如果有一天青协能够作为一个正经的实习经历写在简历里,中国慈善事业的春天才能到来。

    在此之前,都是畸形的。

    折叠我吧~

    本问答由匿名用户提供

  • 匿名用户 | 2017-10-09 08:22:31

    -

    一般而言,招募志愿者的筛选过程主要还是简历和面试,而一般而言在面试过程中面试者不会主动表示自己没有责任心,而公益机构和志愿者之间也没有什么利益制约的关系,所以志愿者中途退出、工作不力的情况时时发生。

    题主提到自己是个高校志愿者协会,这个就更难办了,很多学校报名参加的志愿者只是为了凑一张志愿时数的工作证明,而参加协会日常工作的人也有一些只是为了综合测评之类的加分而来,并不是对你的组织有什么认同感。

    但是志愿者招募问题的解决,无论是学校组织还是社会机构都是可谈的,这不是一个完全「没有办法」的问题。作为机构方,由于志愿者的工作一般都是一些比较简单,专业性不强的工作(专业方向的志愿者除外),校园招募则多是一些十七八岁的孩子,都是一张白纸,专业工作想做也做不来。这个时候的面试的目的主要是排除一些明显能力不合适的,平时事情太忙没法兼顾志愿工作的,或是有不符合机构相关要求特殊问题的人,责任心当然也很重要,但很难通过面试就考量出来。换句话说,机构和志愿者是双向选择,为什么人家一开始就要对你机构有责任心,志愿者选择了你这家机构已经是一种尊重,机构也应该反思一下怎么对志愿者负责。

    责任心和工作热情主要源于两点,其一是利益牵制,这一般的公益机构都做不到,其二就是志愿者对机构的认同感。认同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要看机构自己的组织水平,我认为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有没有系统科学的志愿者培训体系,让志愿者在加入机构后获得足够的东西。

    我接触过不少学生公益组织,不客气的说,高校学生组织一年一换届的模式就是饮鸩止渴的功利模式,大部分人只会在机构中待一年,属于短期的廉价劳动力。而且直属领导也就是多了一年打杂的经验,说培训和正确引导更是无从谈起。大家只是短暂相聚,这个时候要求进入组织的新人有责任心是不合适的。只有极少数的校园机构,有足够的向心力让会员在里面做两三年的干事,领导层也有科学的传承机制,让组织有自我更新的能力,一年比一年好。但是绝大多数学生组织,只是一年一年重复自己的烂模式,上一届遇到的麻烦,下一届继续。还要说是年轻人不负责任,这一点很多社会机构也好不到哪去。

    总的来说,招新的时候不要把门槛放的太高,指望招进来的都是超人不科学。作为组织负责人,不妨先问问自己有没有能力为招进来的新生做些什么?你有没有能力每周为新人提供至少一次培训,你的培训内容有没有人愿意听,你办的活动是不是有意义有乐趣,你们组织内的氛围是不是够好,你有这种精神准备和足够的能力真正地负责这些混乱加入你的组织和追随你的新工作。学生是很单纯的,你对大家好,大部分人也会对你好。

    最后还是那句话,新生和校园组织是双向选择的关系,公益机构和志愿者也是双向选择的关系,再谈别人的责任心之前,先把自己的责任心展示给他们。投桃报李,机构方是应该先做出姿态的,而不是要求新人对你们有自发的付出,那不现实,也不可能。

    另外,我上面说的这些自己都做到了,经我手招募的榕树根公益项目的志愿者,都会提供一年的地面培训,完成后才会到云南工作。我在大学办的组织,招的新人最多跟我工作了三年,其中还有很多到现在都是非常亲密的朋友,他们大一的时候选择了我的组织,尽管我没法给他们任何加分、保研或是收入。未来的人生中,这些学弟妹什么时候找我帮忙,我都义不容辞,因为我很感激他们对我无条件的信任,当年的我也只是一个学生,一无所有,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大学生活。

    他们对我的信任是恩赐,而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我想这才是一个校园组织负责人应有的心态。

    感谢阅读。

    本问答由匿名用户提供

*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作分享之用,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