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大小事,一呼百应!

百姓网 | 百姓知道

摄影摄像

如何回答以及评价中国最后一届科举试题?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中国的士子们迎来了甲辰恩科(时慈禧七十大寿,故曰恩科)会试。当时他们肯定想不到,这居然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次会试。次年清廷便下诏废除了科举制。 甲辰恩科会试三场考试共有十三道考题。对古代科举制不以为然的朋友,不妨来试做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比古人更有学识。 甲辰恩科会试考题 第一场(史论5篇) 1、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藩镇) 2、贾谊"五饵三表"之说,班固讥其疏。…

2 个回答

  • 马大强 | 2017-10-08 09:32:34

    其实这些题目的出法都是有讲究的,并非向楼上某些人吹捧的那样,

    比如第一题论藩镇:
    太平天国兴师以来,僧格林沁蒙古骑兵的覆灭标志着满清贵族最得力的外援蒙古骑兵的彻底沦丧,江南江北大营在南京城外灰飞烟灭,满清的主力八旗绿营也就此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而另一方面,曾、李、左等汉臣日益权重,难以节制,尤其是李鸿章的淮军和北洋水师,袁世凯的新军,已经成为了清廷的主力支柱。甲辰恩科举办时是西历1904年,1900年,旧历庚子年,慈禧向十一国宣战,八国联军打进北京,两宫西逃,外臣无一人进京勤王,两广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山东巡抚袁世凯、闽浙总督应骙勤王召于不顾,结成东南五省互保,李鸿章更是斥《对十一国宣战上谕》为伪召,清室深以唐末五代藩镇割据为戒,故有此论。


    其实从此题也能看出,当时清廷,或者说满清上层的注意力还是在防汉臣,防内,还是以“攘外必先安内”为信条,以外夷为“肢体肘腋之患”,而以内部的权臣、流贼为“心腹大患”,完全没有楼上某些人吹捧的那么有国际视野。


    又如第二题
    贾谊的“三表五饵”,有广布恩惠,怀柔远人的意思,《辛丑条约》签订时,慈禧太后表示要“量天朝之物力,结与国之欢欣”,此题的立论未尝不是为这种言论作辩护(这是我猜测的,并未考证过,但我深以为然)

    第三题就很明显了,三个典故,商鞅变法,孔明治蜀,熙丰变法,该学谁,并不像某些人吹捧的那样想变法,恰恰相反,是想拖延。

    第五题,以夷制夷是老调重弹,没什么好说的。

    本问答由马大强提供

  • 马大强 | 2017-10-08 09:16:24

    写不来,简单分析一下。
    第一场(史论5篇)
    1、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藩镇)——这是在考地方和中央的关系。
    2、贾谊"五饵三表"之说,班固讥其疏。然秦穆尝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说亦以戒单于,其说未尝不效论。(平戎)——这个是考民族政策。
    3、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变法)——这个是考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黑白两只猫的传说。
    4、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贤才与参谋,请于私第见客论。(举贤)——这个是秘书帮、司机帮、老乡会等对政局的影响。
    5、北宋结金以图燕赵,南宋助元以攻蔡论。(以夷制夷)——好吧,这个真不太好说,因为结局都不太吉利,自己领悟吧。
    第二场(各国政治、艺学策5道)
    1、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国民不能自立,必立学以教之,使皆有善良之德,忠爱之心,自养之技能,必需之知识,盖东西各国所同。日本则尤注重尚武之精神,此陶铸国民之教育也。讲求政治、法律、理财、外交诸专门,以备任使,此造就人才之教育也。分设农、工、商、矿诸学,以期富国利民,此振兴实业之教育也。三者孰为最急策。——这个是问爱国主义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哪个更为迫切。
    2、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这个是问我们为什么要免除第三世界国家的大量债务。
    3、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这个是问中超到底要不要引入外援,外国人能不能参加我国公务员考试,以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能不能加入外国国籍。
    4、周礼言农政最详,诸子有农家之学。近时各国研究农务,多以人事转移气候,其要曰土地、曰资本、曰劳力,而能善用此三者,实资智识。方今修明学制,列为专科,冀存要术之遗。试陈教农之策。——这个是讲城乡统筹怎么干,新型城镇化建设如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5、美国禁止华工,久成苛例,今届十年期满,亟宜援引公法,驳正原约,以期保护侨民策。——喊你分析中国护照为啥不免签。
    第三场(四书五经义)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义。——讲一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作用。
    2、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义。——坚持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要走独立自主,不结盟、不称霸的和平发展道路。
    3、致天下之民,聚天下自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义。——讲WTO和市场经济的辩证逻辑。


    上面是会试题 下面四道策题 是考状元的
    1. 世局日变,任事需才。学堂、警察、交涉、工艺诸政,皆非不学之人所能董理。将欲任以繁剧,必先扩其见闻,陶成之责,是在长官。顾各省设馆课吏,多属具文。上以诚求,下以伪应。宜筹良法,以振策之。——怎么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如何反对“四风”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毒瘤。
    2. 汉唐以来兵制,以今日情势证之欤。——试结合历史国情,讨论如何建设新时期社会主义强军。
    3. 古之理财,与各国之预算决算有异同否。——试分析传统财税统计工作如何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新形势、新要求。
    4. 士习之邪正,视乎教育之得失。古者司徒修明礼教,以选士、俊士、造士为任官之法。汉重明经,复设孝廉贤良诸科,其时贾董之徒最称渊茂。东汉之士以节义相高,论者或病其清议标榜,果定评欤?唐初文学最盛。中叶以后,干进者至有求知己与温卷之名,隆替盛衰之故,试探其原。今欲使四海之内,邪慝不兴,正学日著,其道何之从?——如何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

    综上,政治问题古往今来都一样。

    本问答由马大强提供

*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作分享之用,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