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大小事,一呼百应!

百姓网 | 百姓知道

摄影摄像

怎样看待80后处级以上年轻干部?

工作一年到副科级,工作三年到处级……升迁速度堪比火箭。到底是哪些优异的表现造就了这让人咋舌的简历呢? 本人非公务员,只是好奇…… 如山东张辉,湖北周森锋等等 感谢回答

1 个回答

  • 匿名用户 | 2017-10-08 07:55:14

    第一、起点高。 一类是团委。下面两类虽然猛,但和团委系统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 一类是部委、省级单位,正常升职即可。无可非议。特别是各大高校、省属技校、大专之类的,简直是大开门路,惹地方公务猿眼红不已啊。 一类是博士毕业,到党校任职后挂职,也能得到快速的升迁。 一类是个别地区的公推直选。2000年左右有过一波,有些博士一出来就是副县长,个别机遇好的,清北出的人才,也就是题主提及的周就是此类。 第二、能力强。 以中国广大的党员基础而言,一些能力特强的人才脱颖而出,这并不出奇。 此外,在公推直选之中,又有一些宗师级的PK之神必须单独说明。 很久很久很久以前,在开始探索公推直选的初期,相对公平、公开、公正,一些宗师级的口才佳、应变快的公务员通过公推直选的正常程序,只需工作5-8年就当上了处级干部。 (某位不到30岁就从基层做到副处的女领导,是本人亲眼所见口才最强的领导人了,各种随机演讲不加整理就能达到发表的水平) 现在的情况正如 @余三省 所言,但仍有小比例的幸运儿能通过此途径名列仙籍。 【虽然一直在基层见识不多,但有幸见识的几位公推直选或者上报省组织部的破格提拔人才……那真无愧于精英二字,特别是某乡镇艰苦耕耘二十年方获提拔的一位同志,能力足够让对手拜服,让领导放心,让群众信服】 第三、你懂的。 …… ————分割线———— 基本赞同@ @Jidan 观点,但有“越是关系户、有背景越低调。像这种提拔的,基本上都是找死。”这个观点太理想了。有时候,形势逼人啊。原因很简单—— 1.只有一把手才能提人; 2.只有一把手的上级才能推人; 3.只有说话有分量的领导才能在关键性的会议上发言。 由此可见,在一个市内,具有决策权的人只有市级部门人数+领导班子数+市领导人数+特殊人物。大概不到50人(粗略估计,有影响,但无法决策的人选不在计算范围) 那么,一个省呢?加上高校之后,人数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如此稀缺的资源、稍纵即逝的机遇、瞬息万变的形势…… 你可以等,但别人可没如此宽裕的时间。因为还有一个苛刻的条件“一般一把手两届之后必须调整”,也就是说,一个所谓的一把手的有效期仅有10年,前几年要熟悉情况,厘清关系、做出成绩…… 对了,这十年之中还有一次换届选举横亘其中,必须劳心劳力。所以,留给一把手的时间其实相当有限。而实际情况比这个糟透了,据相关统计,县委书记的平均任期只有两年半啊。这两年半里,每年至少要开500+的会议呢,那些书记马不停蹄都处理不完闲杂事,你叫他等?

    然后就是80后官员自己呢? 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就意味着绝大部分关系户的时间并不充裕,腾挪的空间也非常有限。 【所以,在此点上,我们有理由相信现在的政治是愈加清明,是愈加公正了】 不过,对于某些时间紧迫关系户而言,谁TMD会在乎这些风险啊? 这叫风险吗?这叫“内举不避亲”!这叫大胆提拔年轻干部,在选拔任用等诸多管理规定上明文写着的推荐做法。不符合条件提拔的,那叫不拘一格降人才人才!

    over。

    本问答由匿名用户提供

*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作分享之用,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