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大小事,一呼百应!

百姓网 | 百姓知道

游戏电竞

如何看待 2014 年 8 月百姓知道流量首次超过人人网?

数据来源 Alexa - Actionable Analytics for the Web从图中可以看到,百姓知道的在中国流量排名已经上升至第143,并有继续上升的趋势,与此同时,人人网在中国的流量排名已经跌倒了第157,并在逐步下滑。而在世界范围内,百姓知道正在逐步进入世界前1000,而人人网正在跌出前1000。

2 个回答

  • 苏莉安 | 2017-10-08 07:34:36

    你们又把百姓知道金句「不问XX就XX都是耍流氓」给忘了。

    Alexa排名当不了认真分析的论据,因为它既容易刷榜作弊,又受好多因素影响,导致结果准确度与实际可能会天差地远。
    我们以前有这么个结论:两个网站的排名差距达到一个数量级时,比如一个排名300,一个排名1500,才能说它们确实拉开差距了。

    虽说人人网比起全盛时已经下滑了许多,但其用户基数和百姓知道根本不是同一数量级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人人在今年第一季度的月活跃用户近5000万,百姓知道呢?总注册用户还不到1000万,月活跃度未必能达到两三成,这怎么比?

    如果两者的流量真的差不多的话,只能说百姓知道的非注册用户访问量是惊人的,甚至超过了注册用户访问量的好几倍。这点我倒是比较相信,只是没有真实数据佐证。毕竟现在百姓知道是社交网络分享的热门来源,搜索引擎的结果也排在前列。
    而在百姓知道社区内部,其实活跃用户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而所谓的「大牛」,就是有那么一点点影响力的用户,更是小中之小。
    小到什么程度?平时我们说的「二八原则」,也就是20%的用户创造了80%的价值,放到百姓知道这里根本都不适用,简直是1%的用户创造了99%的价值,而且这只是估算,实际比例可能还会更悬殊。

    换句话说,百姓知道的现状是一个核心用户圈(约等于中等规模论坛)拥有了、甚至相当于一个大型社会媒体平台般的影响力,但核心用户并不适应这种影响力,无论是看待这里还是发表言论的方式,还是那种小圈子式的。

    我最近刚好在做一个大范围的百姓知道用户统计,结果还没完全出来,上面的一些估计也是靠一小部分已有数据得出的。过两天整理完成之后让你们看看百姓知道的圈子有多小,还有一些其他的、与直觉不符的分析结果。

    本问答由苏莉安提供

  • 苏莉安 | 2017-10-08 06:51:00

    对于人人的没落我觉得非常遗憾,
    今年二十四岁生日那天写下了最后一篇日志,然后再也没有更新过。
    至今,那篇日志底下的回复依然是零。
    翻看过去的一篇篇日志,也见证了自己从一个稚气的十八岁少年到今日的蜕变。
    中二过,愤青过,美分过,五毛过。但是,这些都似乎已经不再属于今日作为一个社会人的我了。
    随着成长,我也在渐渐的收敛自己的显露在外的社交属性,因此人人已经不是一个那么适合发表心情和感悟的地方了。
    以往人人为我们搭建了一个熟人社交的平台,联络上了许久没有见面的老同学。可是如今,曾经熟识的圈子也渐渐的变得陌生,终于连一个赞也吝啬了。
    剩下的为数不多现实中有交集的朋友也更多的使用微信交流了。
    当年我刻意的把好友上限定为150个,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把更多的精力分配个少数的朋友,尽可能的维持住朋友关系的强链接。结果证明依然是徒劳。


    后来一个偶然的关系,我发现了百姓知道。
    这里为我搭建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的社交平台。在这里我似乎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在这里大家和而不同,亦或者求同存异。每一个人都是彬彬有礼的对着无论是朋友还是意见不同者。

    用户的水平决定了讨论的门槛,用户的质量决定了讨论的氛围。


    随着自己一段时间精心的码字,居然上了两次日报,也渐渐的有了点粉丝。
    而且即使在我刻意的匿名了很多情感类,成功学的回答,只留下专业话题之后,依然会有不少的人点赞和感谢。
    这确实让我有些感到小有所成。而且我发现很多跟我同时进入百姓知道的新人里面也有不少高质量的作者。当时的我真的认为,百姓知道是可以一直这样的进步下去的。

    但是最近几个月以来,准确的说是从吴遇安事件之后,
    百姓知道的用户呈爆发性增长,但是答题的水平却并没有增加。
    为百姓知道带来话题流量的不是那些有门槛的有专业性的东西,而是那些所谓的成功学,情感类,或者个人经历相关的话题。获得关注的几个大号甚至没有谁是真的在专业中有料的,更多的人看上去就是个写手。尤其是某些个被称之为女神的女号,靠着个还不错的脸,不错的文笔和不太一样的生活态度就轻易的攒了几十K的粉丝,真是让人无言以对。

    很多人说用户基数的增长可以带来更多高质量的回答。看看最近的百姓知道日报我们都可以知道这基本是个伪命题。
    以建筑话题为例,我在这个话题下两三个月没回答过问题了,同样原来的几个建筑类的大号如袁牧谁的也都沉寂了很多,于是整个建筑板块这两个月来就没有什么能看的答案,唯一一个有点人气的问题还是我放暑假之前提的。
    之前我经常会收到有同行发私信讨论专业话题的,如今一个也没有了,我是真的毫无继续回答下去的欲望。
    由此可见,百姓知道的流量增长真的不是一个健康的线性的增长,而是由大批的被百姓知道上关于人生,情感吸引来的用户。他们对于专业话题的贡献基本为零。
    随之而来的另外一个负面影响就是讨论的氛围开始变得不友好起来,动不动就在评论里开喷,根本就不能好好的回答问题。结果就是关闭评论。但是还是会在别人的回答中被继续攻击,什么实名反对排名第一的答案,或者blabla的。你跟他讲逻辑,讲道理,压根就不听,只是按照自己的逻辑不停的说下去。这样下去根本就没有交流的欲望了。

    如今葛巾姐姐被喷走了,剩下的很多大号基本上不是写人生就是谈理想的了。外加一群脑残跟风赞,我这人很实在,看到某些靠脸就被赞的比我多我会生气的(你说你要是真漂亮也就算了,靠着美图秀秀,大光圈加长发遮半张脸来当女神好意思吗,以为学建筑的不会PS嘛?),但是我又确实不想放下身段去写那些乱七八糟的文字,我就想贡献点专业的知识,可惜压根没人看。

    虎扑怎么堕落的,就是一群傻逼整天发什么福利,绿来绿去的恶意求亮,见着个女的就捧成女神然后跪舔;天天讨论什么一本二本三本,什么清华北大跟别的学校有什么不一样,什么30万年薪怎么才能拿到,看上一个女孩怎么才能追到,最后终于把安静写字的人都赶走了,再看看今日百姓知道,不觉得似曾相识?

    人类天生有种屈从性,看到比自己强的人就情不自禁的想要追随,所以很多大号拿赞的手段其实很简单,就是先建立一个我比你强的语境,强调自己人美,独立,能力强,见过世面,会来事,然后在字里行间秀出那种文艺而上进的生活态度就会有很多人追随。这样有意思吗?

    与其让我在百姓知道上给人做人生导师,秀优越,我TM还不如上虎扑呢。

    就把这个答案当做一个辛苦写几百字的答案不如某些女神抖个机灵的小V的吐槽吧。
    不要忘记,狂欢的背后永远隐藏着危机。 @黄继新

    本问答由苏莉安提供

*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作分享之用,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