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大小事,一呼百应!

百姓网 | 百姓知道

科学知识

无菌医疗器械灭菌后,为什么还有可能发生热源反应

无菌医疗器械灭菌后,为什么还有可能发生热源反应

1 个回答

  • 139****5520 | 2017-09-28 07:49:53

    您好,首先您要了解热原反应的定义:临床上在进行静脉滴注大量输液时,由于药液中含有热原,病人在0.5~1h内出现冷颤、高热、出汗、昏晕、呕吐等症状,高热时体温可达40℃,严重者甚至可休克,这种现象称为热原反应。 引起热原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注射液或输液器中污染的热原所引起的。热原的致热量因菌种而异,如革兰阴性杆菌致热能力最强;由于注射途径不同,引起发热的程度也有所差异。产生原因或途径从溶媒中带入如注射用水贮藏时间过久,被细菌污染后,细菌很快繁殖,短时间内可产生大量热原,虽然随后还有灭菌操作,但是已有热原存在,不易除去,因而产生热原反应。所以配制注射剂时应用新鲜注射用水,最好随蒸随用,中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注射用水应予制备后12h内使用。从原料中带入原料被热原污染的原因很多,如包装不符合要求或贮存日久,以及许多药品本身适于微生物生长,所以,在选用原料时应加注意。从用具或容器中带入配制注射剂的装置、用具、管道及容器,如没有洗净或灭菌,都容易污染热原。故应按规定严格处理,并用无热原的注射用水反复冲洗合格后再用。在制备过程中污染注射剂的整个制备过程要在规定的洁净工作室中进行,尽可能减少微生物污染的机会。由于包装不严密或灭菌不完全而产生热原(1)在制备注射剂时,如果包装材料未经严格挑选,如玻璃瓶底或颈间有微细的孔隙,瓶口边缘不完整,橡胶塞质量不好等,都可使注射液瓶有漏气现象而滋生细菌,产生热原。因此应选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包装材料,灭菌时应注意温度、压力和时间,防止灭菌不完全。(2)临床应用前,应注意按照注射瓶笺上的注意事项严格检查,不符合要求者,绝对不能应用。我院老年病区曾发生过一例严重输液热原反应。经我们检查发现,该输液瓶近底部有一碰撞造成的微小裂痕而致输液漏气污染,护士在给病人用药时未经认真检查而导致热原反应。从输液器中带入有时注射剂本身虽不含热原,但注射后却有热原反应,这很可能是由于输液用具污染了热原。当前使用的一次性输液器生产厂有很多,质量良莠不齐,我院曾发生过多起输液热原反应,经检查均为一次性输液器(江西×××县生产)热原不合格所致。在注射过程中带入加药时污染:①在输液中加入其他药物时,如所加药物本身已污染热原;②加药时操作室的洁净度差,消毒及操作不严密;③加药后放置时间长。据反映某些医院个别病区有上午加药,下午输液的现象,这在常年室温较高的南方地区是非常危险的。引致热原反应的其他因素(1)与季节(如春夏季节,气温、湿度适合细菌生长)及病人的体质及疾病的危重程度有关。一定量的热原质对不同病人可能会产生不同反应,临床上体质弱和自身过敏体质病人热原反应较多。(2)与输液速度有关:对输液速度监护不够,其结果不仅影响药物疗效,还会产生致热、过敏、恶心呕吐和药物毒副作用增强等不良反应,而且可能导致肺水肿、心衰、昏迷等严重并发症。(3)热原反应与内环境有关:神经抑制型(病理状态下的抑制),对热原相对的不敏感;热原对处在兴奋状态下的机体(特别是致病因子引起的兴奋),较为敏感。(4)输液的温度:因临床应用输液的剂量较大,所以输液的温度以接近人体体温为宜。(5)输液中的微粒也可引起过敏反应、热原样反应。

    本问答由139****5520提供

*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作分享之用,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