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大小事,一呼百应!

百姓网 | 百姓知道

婚嫁育儿

你理解的传统中国美是什么

你理解的传统中国美是什么

2 个回答

  • 哦姒布丁果果耶 | 2017-09-22 10:07:48

    美在意象,传统中国美!美是什么?这是一个老问题,一直到今天,人们依然还在讨论这个问题,而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意见分歧极大,中国学术界曾有一场美学大讨论,讨论的中心问题就是“美是什么”的问题,换个说法,就是“美在物还是在心”的问题。当时称为“美的本质”的讨论。参加讨论的学者很多,在讨论中分成了几大派。对这个问题,中国传统美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在中国古代的多数思想家看来,并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美”离不开人的审美活动。在这里首先要提到的是唐代思想家柳宗元。他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邕州柳中丞马退山茅亭记》)柳宗元的意思是说,自然景物(“清湍修竹”)要成为审美对象,必须要有人的审美活动,必须要有人的意识去“发现”它,去“唤醒”它,去“照亮”它,使它从实在物变成“意象”(一个完整的、有意蕴的感性世界)。外物和风景是不依赖于欣赏者而存在的,但美并不在外物和风景(自在之物)。或者说,外物和风景并不能单靠了它们自身就成为美的(“美不自美”)。美在体验。这种审美体验,是一种创造,也是一种沟通,就是后来王阳明说的“我的灵明”与“天地万物”的欣合和畅、一气流通,也就是后来王夫之说的“吾心”与“大化”的“相值而相取”。柳宗元的命题,使我们想起当代法国哲学家萨特的一段话。萨特说:世界万物只是因为有人的存在,有人的见证,有人的唤醒,才显示为一个统一的风景,萨特说,“这个风景,如果我们弃之不顾,它就失去见证者,停滞在永恒的默默无闻之中”。萨特这段话的意思,和柳宗元的命题极为相似。没有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那么“美”在哪里呢?中国传统美学的回答是:“美”在意象。中国传统美学认为,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建构一个意象世界,即所谓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这个意象世界,就是审美对象,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广义的“美”(包括各种审美形态)。那么什么是意象呢?中国传统美学给予“意象”的最一般的规定,是“情景交融”。但是这里说的“情”与“景”,不能理解为互相外在的两个实体化的东西,而是“情”与“景”的欣合和畅、一气流通。意象世界不是物理世界。一树梅花的意象不是梅花的物理的实在,一座远山的意象也不是远山的物理的实在。意象世界是人的创造。王国维说,世无诗人,即无此种境界。陶潜的菊是陶潜的世界,林逋的梅是林逋的世界。这就象莫奈画的睡莲是莫奈的世界,梵高画的向日葵是梵高的世界一样。没有陶潜、林逋、莫奈、梵高,当然也就没有这些意象世界。正因为它们不是的实在物,而是非实在的意象世界,所以王国维说“境界之生于吾心而见诸外物者,皆须臾之物”。意象世界只能存在于审美活动之中。

    本问答由哦姒布丁果果耶提供

  • 哦姒布丁果果耶 | 2017-09-22 10:01:22

    你好,我理解的传统中国之美是:礼仪之邦,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做事尊从理顺当然,做什么一定要有理。尊师重道,天地君师父,师傅在父亲的前面,不是说父亲不重要,而是说给你帮助的人也很重要。百善孝为先,周公之礼,等等,很多我能理解和认同的大概就这些。亲纯手打,还满意请采纳。

    本问答由哦姒布丁果果耶提供

*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作分享之用,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