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大小事,一呼百应!

百姓网 | 百姓知道

升学留学

教育如何吸引本身对接受教育不感兴趣的学生?

学生相较于学习更喜欢娱乐,那么在实施教育或者与教育相关的活动中,该如何吸引这些学生呢?是应该迎合他们的需求,把教育娱乐化么?如果本身是一项严肃、复杂的活动,是应该直接抛弃这部分学生么?

2 个回答

  • 口水妖怪巴巴多 | 2017-09-10 12:27:00

    提个案例:

    高中时一个同学沉迷网络,时常半夜翻墙出校上网。一日他照例翻墙,翻到一半就拔足狂奔而归,面色古怪,问之不语。从此认真读书,不再上网,学校盛传他见鬼了。后来他考上名校,后来我们问到这事,他沉默良久说,那天父亲来送生活费,舍不得住旅馆,在墙下坐了一夜。
    ~~~~~~~~~~~~~~~~~~
    可能本人能力水平有限,
    我怕我的解读可能会缩窄题主思考的维度。
    所以还请题主深度思考。

    提一些想法,但并不止这些:

    参与到一个具体的事件,让他设身处地的感受一些东西比说教有用。

    引导很重要,仅仅是体验还完全不够。

    高年级学生可能才会明白,低年级应该不会很深刻的明白,所以低年级用所谓前途,爱,付出这些言语去引导可能不太好有成效。

    对一个家境不错的孩子这样肯定没用,好的家境环境下,他更需要什么?

    他为什么会沉迷网络?
    因为网络给他快乐?
    还是游戏给他完成的动力(拿到极品装备等等)?
    还是网络让他有成就感(打游戏冠军什么的)?
    同样的这些可能同样可以应用到教育上,但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很高的智慧。

    ~~~~~~~~~~~~~~~~~~

    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出发点,并不能解决所有此类问题。

    此类问题只能依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性格,环境做出不同的解决。

    ~~~~~~~~~~~~~~~~~~

    当我们面对一个班时,或者我们把视野放大到教育问题时,我并不赞成你说的那种做法。

    人人都说教育应该因材施教,
    但似乎没人能做的到,为什么?
    1,人类生产力尚不足,教育资源稀缺
    2 , 由此导致教育制度种种问题和限制
    3 , 人的精力不足以处理比较多的因材施教的学生。(额外话,个人觉得小班教育很好,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和策略)
    4,没有具体统一的指导实践的纲领,仍以个人经验为主。
    。。。

    不要去刻意追求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东西,不过不必担心,他总会出现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
    所以我只是建议你可以适当倾斜,并且把握好一个度,观察好策略的有效性。

    如果教学内容需要严肃,需要衡量一下不感兴趣的群体大小。
    群体不是很大,可以放弃。现阶段的教育属于社会再生产的工具,实现人类公平自由合理的教育,让每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想法学习在现今中国是不可能达到的。以社会生殖为目的的教育将最终筛选不同层次的人才能完成繁殖(这里没有好成绩),等级就高),你的任务不是把特定的人"塞入"特定等级,而是完成这个分级的过程。

    当然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尽力去引导他们吧。
    但是当他们大大影响到你的教育工作,放弃个别人也是在所难免。

    本问答由口水妖怪巴巴多提供

  • 口水妖怪巴巴多 | 2017-09-10 11:39:41

    我理解你的困惑。学生的“爱智”并不是老师通过几节课就能培养的品质。所以先不要急。
    我在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052392/answer/78112439回答“怎么教育一个不想学习的孩子? - 教育”,给父母提出了一些建议。如果你的角色是教师,特别是高年级教师,那么你能做其实很少。
    从你的问题来看,根据我的理解,你的困惑在于“娱乐化教学”可以吸引更多学生“听讲”,但是有些严肃的内容却是“娱乐化教学”传递不了的。不知道该不该倾斜那一些可以接受严肃教学的孩子,教给他们更多东西,因为如果一直是照顾那些需要“娱乐化教学”的孩子,似乎对另一部分孩子不够公平。
    而我们知道,娱乐化教学无论如何吸引别人,都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知识层面的“低效”。
    接下来讲讲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你的问题不是很具体,那么假定你是一个普通中学教师,面对一个班级,然后这个班级有些孩子只愿意接受娱乐化教学,有一部分学生则是可以参加你所说的“严肃、复杂的活动”。
    二、如果你作为一名老师,对自己的要求是希望整个班级平均分不要太难看,那么你不需要将娱乐和教学对立起来,让自己的课堂生动活泼不是什么坏事,而因为低效,所以你必须精选课堂内容, 如果比较看重平均分,那么就抓住那些对考试最有帮助的知识,然后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体现出来,目的就是让更多的学生学到东西,这对平均分是有帮助的。而部分尖子生,你可以对他们提出额外的要求,让他们学到基础知识后继续攻难。教育活动的内容其实就是应试的内容。
    三、如果你作为一名老师,不仅希望班级成绩好,而且有一些教学野心,希望捣鼓点什么活动,贯彻你的教育理念,那么你需要摆正心态:
    1.首先,无论你举办什么活动,如果你的目的是“引起学生学习某种东西的兴趣”,那么这个活动应该是“能够引起学生兴趣”,而不是“符合我自己的设想”。比如,某种东西对你来说特别神圣,你希望以严肃的方式表现出来,但是大部分学生觉得枯燥,你就没有达到目的。你只能够将这种东西最吸引人的部分以合适的方式表现出来,设计好互动,让学生“接触”。这时候你的作用仅仅是“开窗”,让学生看到“不一样的风景”,至于哪些学生只是探探头,哪些学生翻过窗子外出撒野探幽,这不是你能够控制的,也就不用管了。
    2.如果你的目的是“通过复杂、严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某些“复杂、严肃”的东西,那么你自己应该清楚,这种活动本质就是一种“灌输”。所以你不能要求所有学生都跟你有共鸣。也许素质较高,阅读量较大的孩子更能够抵御娱乐的诱惑,去感受这个活动背后老师的苦心,但是因为你是教育活动组织者,必须知道选择“教什么”的权利在你手上,所以无论活动看起来多么“素质教育”,它的本质都是你思想的一种灌输。你熟悉你的学生,实际上你知道哪些孩子会感兴趣,哪些孩子会睡大觉。这个时候你举办教育活动的目的并不是“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兴趣”,而是“让对这个事物感兴趣的孩子通过这个活动感受学习的乐趣”,对象不同了,目的不同了,你尽可以按照你的设想去设计活动,精益求精(按照你的能力),因为这个活动已经变成“懂的人都说好了”,而不是“聚拢围观吃瓜观众”了。
    四、第三点说了那么多,究竟在说什么?其实就是八个字,“明确目的,端正心态”。只要理解这八个字,教育就没有所谓“放弃”,一切都是“尽力而为”,方式不拘。 如果一个老师举办一个“严肃、复杂”的活动希望全部孩子都积极参与,不参与的孩子你又犹豫着“要不要放弃”,那么这个老师肯定痛苦不堪。因为事实上即使所有学生都对这个“严肃、复杂”的活动表现出热情,也不意味这所有学生都能够从中有所受益。一来这个活动的水平达到哪个层次我们不知道;二来即使这个活动水平很高,内容依然只是“一家之言”,也就是老师意志的体现,而知识有很多种,术业有专攻,兴趣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最后,教育有句坑爹的话,“静待花开”,这花也许当即就绚烂绽放,也许三、四年后才萌芽。教育活动的效果,有一部分,教育者不会知道,只能静静等待,这个世界很复杂,我们不要期待课堂教学,某一次教育活动就能带给孩子应付这个世界的所有东西。
    五、最后,教师让孩子爱上学习的最好办法就是教师本身也非常爱智,有终身学习的理念,然后能将所学在课堂上适当地展现出来,这样实打实的感染力,真是“一句顶一万句”。这就是一个教师最最重要的品质,自己有一桶水,才可以润物细无声嘛。

    本问答由口水妖怪巴巴多提供

*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作分享之用,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