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大小事,一呼百应!

百姓网 | 百姓知道

院校信息

选择继续读大学,还是复读重新考?

大一新生,目前就读于一所国内还好的工科学校。个人认为大学最精彩的就是本科四年,而目前这所学校虽学术顶尖,但人文气息几乎没有。最近一直在考虑复读。我向往那种有丰富的图书资源,学校风气自由的大学,而且也是完成自己高三未完成的一个梦想。考虑到一旦决定复读将是一场赌博,而且需要花费两年青春,所以比较矛盾。欢迎意见,或者心态分析。

2 个回答

  • 王昱 | 2017-09-10 10:53:25

    .
    我的母校是哈尔滨工业大学。从校训「规格严格 功夫到家」您就能知道这所学校有多少「人文气息」了……

    但是四年的生活让我改变了看法。我在这里加入了以扛起人文大旗为己任的社团,那是全校最大的社团。
    我见识了一批热爱摇滚的兄弟,他们是校园里最活跃的组织。
    我看见单凭自学的相声爱好者们,却能坚持连续一周天天组织演出。

    坚持自己的爱好和梦想的人太多太多。

    我甚至惊讶的听说,80年代哈工大最早成立同时影响力最大的社团,是一个诗社。当时他们包下了一层食堂,每天晚上作为咖啡馆,很多同学就来这里讨论文学,朗诵诗歌。

    诚然,哈工大的主流是工科,以上这些往往是不能得到校方的支持,社团干得再红火也没有保研加分什么的。但是我反而觉得这时的「人文」更「人文」:没有功利的动力仍能坚持,在寒夜里追寻那一点理想的星光,我觉得是最具有人文气息的事了。更何况没有那么夸张,虽然不多,但是你总会找到知己的。

    至于读书,更不必担心。广厦万间,眠不足七尺,藏书万卷,读的也就那么几本。一间 20 平米略有品味的小书店里的藏书,就足够你读五年。更何况如今获取信息的成本极低,只要你不是需要研究什么古籍善本,学校图书馆图书资源丰富不丰富,真的没什么关系。
    .

    本问答由王昱提供

  • 王昱 | 2017-09-10 10:46:24

    正确的心态就是:只要你有一颗追求人文气息的心,到哪里都能过上人文气息的生活。
    学校图书资源不丰富,可以去各种图书馆,也可以去买书。学校风气自由你也也没有具体定义。学术风气自由么?怎么样算自由的?
    你想的大学只是在想象中的模糊印象,并没有一个实际概念或者标准。
    你期望人文气息的环境能让你自己也变的有人文气息,但是事实往往是——当你做了一个有人文素养的人,你的生活就会富有人文气息起来。
    ————————————————————————————————————————————
    例1:
    我在国内打工的时候,餐馆里有一个收盘子的阿姨。每个月同时打好几份工,赚三千多块钱,供着她老家的孩子。平时收完盘子就那餐馆里的一本书看(饭店比较小清新,书架上有免费的书给客人看)后来我临走的时候买了一样的一本书送给她,她就邀请我去她家玩。她租的是小平房,房间很小,但是床底下有两大箱书。她说她从小就爱看书,平时打完工没事了就逛二手书市场买书看,她看完了就存在床底下,等回老家的时候带给老家的孩子看。
    例2:
    我在加拿大一个挺好的大学留学,也是学工科。去电脑机房的时候经常能看见很多人通宵打dota之类的,然后考试挂科重修都更是数不胜数。(当然大多数人还是很正常的)我们学校图书馆是世界上藏书数一数二的,科研水平也非常好,课外活动也非常丰富。这是不是可以算“有丰富的图书资源,学校风气自由的大学”了。

    以上的两个例子就是说:再困难的环境下,也有坚持的人;再优越的条件下,也有渣。
    楼主的学校即使不是很优越,但我坚信满足楼主的需求是没问题的。
    ————————————————————————————————————————————
    平时没这么激动,主要是我也高考过,但是落榜了才出的国。也在上大学这个问题上耗费过太多的精力和情绪。见到的人多了:有考上的,复读的,出国的,落榜了凑活上其他大学的。我真心是觉得能去曾经填志愿的时候填的那所大学是件很幸福的事。而且个人觉得复读给人带来太多不必要的压力。

    听楼主说感觉楼主只是对现在的大学不满意,并没有具体目标,也并不知道哪所大学是完全符合楼主要求,楼主非去不可的。如果真的有,楼主估计也不会在这里问了。青春是不等人的,如果是我,我就不愿意用两年青春换一个并不知道好还是坏的的结果呢?

    上了大学难免都会有心理落差,觉得跟想的不一样。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希望楼主好好理清头绪。要是选择复读就坚持下去,要选择继续上大学就要努力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自己的精彩。无论选择什么,都不用后悔,因为很多事情真的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本问答由王昱提供

*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作分享之用,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