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大小事,一呼百应!

百姓网 | 百姓知道

科学知识

学习了艺术类专业(音乐,美术)后给你(外貌,人生,)带来了什么改变?

学习了艺术类专业(音乐,美术)后给你(外貌,人生,)带来了什么改变?

2 个回答

  • 刘斯坦 | 2017-09-09 15:54:50

    谢邀啊,貌似题目的说明只是说学过画,并不是艺术类专业?学个画,画个素描水粉离艺术类专业还是差很远吧。。。

    我觉得并没有看得到的变化,很多人,包括我,都是高一的时候就专心学业停止画画了。到了大学,课业紧张,作业都做不完,画画更无可能。在交大前三年,我和其他所有交大男一样,学习,打dota,看comic。

    直到大四看了点书,参加了个社团,始才真正对美术感兴趣。我觉得学画只是埋了个种子,但能不能发芽就不一定了。中学的画室,教的都是技术,教你怎么画,对于艺术修养的培养,益处有限。千万别以为南瓜画的如何如何像了就有多高的艺术修养了。给你看一幅普桑的画,抑或莫兰迪,看完也还是会懵逼的。
    觉得创作最高,会创作就是懂艺术,那是我国一直以来的误区,丰子恺先生曾在一篇谈青年艺术教育的文章里说
    “向来中等学校的艺术科,例如图画、音乐等,大都徒事机械的表面工作,没有沁人心肺的深刻的能力。所以虽有艺术科的课业,而不发生艺术的陶冶的效果。像教学 生刻板赶几幅临摹画,徒劳地课学生以机械的写生,或畜鹦鹉似的教学生唱几曲歌,尽管一年二年教下去,画仍是画, 歌仍是歌,人也仍是原样的人,课业与人并不发生深刻的关系,人从课业并无得到何等感化。这是教育界的惨状。
    真正的艺术品,必含有深刻的的内容和动人的奇力。所以艺术的创作必伴着感兴与思索,艺术的鉴赏也必起同样的作用。 为陶冶青年的心情的工具的。“
    创作和欣赏,其心理机制是完全不同的,创作的语境是你本人,可以这么说,创作是你本人艺术修养的实践。但艺术那么博大,千百年来无数大师积累,作为一个没有艺术天赋的人,又能懂得多少呢?艺术的修养,先在会看,然后才是会创作,更何况中学画室里学的那还不能算创作,唯手熟尔,说白了其实跟蒙着模板刺十字绣没区别。

    现在会来回答问题的,肯定都是心里还觉得自己是学过画的,跟别人稍有不同的人,这类人往往会对艺术有额外的关注,这就是我说的埋下了一颗种子,这就类似于小时候老师鼓励你说你真是学数学的好苗子。只要不是太笨,你数学八成能好。但如果老师说你是个好苗子你就真觉得自己成了天才了,不用学就会,那最后肯定也是然并卵的。

    艺术的修养,最终还是要靠多看作品多思考,画室里混的那七八年,其实做不得数。

    本问答由刘斯坦提供

  • 刘斯坦 | 2017-09-09 15:41:14

    好像说消极的改变有点多,我来洒个鸡汤好了。

    我属于半路出家学艺术的,转行以后觉得每天都超开心啊!有太多好玩的事可以尝试了,比如我是学摄影的,学了拍照以后又想学如何组织编辑照片集,于是修了sequencing的课程,上了课后对做摄影书产生了很大兴趣,于是接下来要修artist's book的课程,做书做着又对各种不同的印刷技术感兴趣,于是让学校print media专业的同学教我丝网印等等,打开了好多新世界的大门啦~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改变,活得更明白了。因为要收集做作品的灵感,对生活中的事关注度会更高,遇上习以为常的事会提醒自己停下来想想变成习惯背后的原因,如果用作品来表达应该怎么做。我以前是计算机专业的,习惯了面对问题快速反应解决办法,思路非常直接,刚开始学艺术的时候也会觉得应该非常有逻辑有效率地规划好project,但往往事与愿违。因为做艺术作品是欢迎变数的,创作的过程中出现的每个失败都会让人对主题想的更深刻,于是现在的我变得允许自己海阔天空地想,不再把效率放在第一位。

    从程序员到艺术生的跨越还有一个问题,算是放弃(金钱上)高回报的工作而转向高投入的行业。尤其在北美,计算机专业最好找工作,无数人转行做程序员,各种华人bbs上每天都能看到文科生想转行做程序员应该学哪些技术这类的帖子。而美国艺术院校的学费是非常贵的,贵到我已经一学期没买新衣服了,好在现在的兴趣也不在服饰上面了,而是看同学用了质感好的inkjet paper打印照片就去翻后面的标签小本本记下来去买,或者翻到啥有趣的artist book就特别想买来收藏,这些东西积累起来也不比衣服包包便宜。

    本问答由刘斯坦提供

*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作分享之用,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