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大小事,一呼百应!

百姓网 | 百姓知道

摄影摄像

阿里腾讯开撕在线音乐版权,我们该如何优雅地听歌?

2015年11月,因为国家版权局《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转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限定的缓冲期到期,各大数字音乐平台日前对自身平台版权不明歌曲进行了清理。同时,由于阿里系及腾讯系各自拥有一些独家版权,因此现在想在国内音乐APP找首歌常常要拼人品,如何才能优雅地迅速找到一首歌?

2 个回答

  • 邹小樱 | 2017-09-01 07:43:16

    Cy~说好今天生日不答题的 ┬_┬

    其实在去年今日阿里跟腾讯就在音乐版权上各自为营,直至2015年7月国家版权局对音乐版权的侵权方责令下架才告一段落。最终的结果是网友们想在线听到正版音乐,只能去阿里的虾米天天和腾讯的QQ音乐,言下之意就是如果你想听全目前的正版华语流行音乐,那么你至少得装俩个App。

    目前虾米+天天(阿里阵营)QQ音乐(腾讯阵营)是国内手握音乐版权最多的两个巨头,其中阿里系的版权拥有如:滚石、华研、寰亚、BMG、相信(以及一些非独家授权的公司),如果你对上述唱片公司不太熟悉,那么你肯定熟悉五月天、李宗盛、梁静茹、刘若英、林宥嘉、S.H.E、张震岳、田馥甄等歌手。这些歌手的音乐合法授权都在阿里阵营中,也就是说目前合法的收听与下载渠道都来自阿里系的虾米和天天动听。

    腾讯系的QQ音乐则与阿里刚好各自分了半块蛋糕,其拥有的合法授权来自杰迷熟知的杰威尔、华纳、YG娱乐、索尼、福茂、英皇等,体量与阿里可谓是手心手背。所以,很多喜欢听音乐的朋友都会发现部分音乐App一夜间很多歌曲都被下架变灰,归其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歌曲版权啦。

    综上所述,阿里系的优势在于积累了大量经典曲库,尤其是以“滚石”一家就足以涉遍不小的华语音乐疆域。而腾讯系则拥有着如华纳杰威尔与部分国外曲库,这确实让很多歌迷万分纠结,就好像一只脚踏在李宗盛的山丘,另一只脚踏在周杰伦的红尘客栈。

    不过虾米这边一直在完善独立音乐人的区块,如果你真的看清未来国内流行音乐的趋势,那么必然懂得这块独立音乐的市场是不容小觑的,比如虾米的寻光计划以及之前90后的挖掘合作,以及今年马啪啪陈粒等人火爆的趋势,都可以看到独立音乐的市场越来越好,音乐节越来越多,对于国内音乐及娱乐产业都是非常利好的。

    回到题主的困惑:

    当阿里与腾讯各握自家版权的时候,我们该如何最方便、最效率、最优雅的听歌?

    下面分享一些我的办法:

    1、如果你是一个华语流行音乐的老歌迷,而你又是从小听着李宗盛、梁静茹、五月天、刘若英、罗大佑长大的,又恰好喜欢追随独立小众的新生代独立音乐人,那么建议装虾米就够了,而且像孙燕姿等歌手的歌曲在虾米也是有授权的;

    2、如果你是一个周杰伦、张韶涵、张靓颖的资深歌迷,而且经常用QQ空间和微信分享自己的音乐状态,经常关注欧美韩流的音乐,那么QQ音乐就可以满足你了;

    3、如果你想两者兼具,最好把虾米和QQ音乐都装上,虽然切换App这种令人精分的事儿简直反人类,但也正好可以借此机会普及一下正版音乐的授权归属,比如你在虾米音乐看到有李宗盛的歌曲,但是QQ音乐没有,那么很明显腾讯那边是没有李宗盛歌曲的版权。以此类推,歌迷可以通过此法清晰辨别歌手的歌曲版权归属。


    如果你追求大而全,全而无损,损而必删,那么个人建议就老老实实地购买正版音乐,自己收集正版的本地曲库,然后再用相对不错的设备和环境专注听正版专辑,用最纯粹的心态去支持正版音乐,而不是奢求一款坐拥百万盗版曲库的APP问世(这已经不可能了) 。


    提醒QQ音乐等其他音乐App上被下架的歌曲,都可以在虾米上找到,反之都可以在阿里和腾讯两边的曲库里找到被下架的曲目。


    题外话:

    我特别怀念小时候一个人捧着随身听听磁带CD的感觉,不论盗版正版与否,至少那时候我们是愿意为音乐付费的,愿意为一首好听的歌曲花钱,愿意无休止地买两节五号电池听两个晚自习,虽然我们都知道买步步高复读机不是用来听英语的,我们也知道买小霸王学习机不是用来学习的,但那时候的一切,我们都愿意用钱购买,而不是总想着投机取巧下载盗版音乐。


    每一首歌曲的背后都凝聚了每个音乐人的心血,你听到李宗盛的《山丘》,你不知道他背后不知改过多少遍歌词,你也不会知道老李第一版的编曲是否有Open Tuning的动机,你也不知道为了录好一首歌要重复多少次,更不知道为了混一首歌有多么的难。


    就是这么一首《山丘》,大多数听到这首歌其实都是“免费”听到的,我相信老李也希望自己的作品被更多人听到与认可,但我也相信纵横江湖这么多年的李宗盛怎会不知有多少家“音乐APP和音乐平台”盗版了自己的歌曲进行商业盈利,甚至有选秀歌手用他的作品去商演。如果说去虾米听李宗盛可以支持老李,那么我愿意为此装个虾米支持他,其实这就是支持音乐人的一种体面的方式。有时候不是这些音乐人愿意跟每个人谈版权,而是版权意识应该成为常态化,应该成为每个人的本能,而不是心存侥幸苟且偷生。


    如果你问我如何优雅的听歌,那么最优雅的就是用你力所能及的方式去支持每位像李宗盛这样的音乐人,比如至少你听歌应该去正版的渠道,比如你有钱了至少应该唤醒自己的版权意识,不要一副我用盗版我骄傲的态度,因为你的态度会影响你身边的人。我想,这世间最优雅的买卖便是你花了不到一顿饭钱就买了一本别人用一生智慧写下的书,书籍如此,音乐何尝不是?


    谨以此希望每位知友都能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支持正版音乐~

    本问答由邹小樱提供

  • 邹小樱 | 2017-09-01 07:31:42

    各位都已经把主流的情况包括具体的版权归属说了,我就来说说我自己的需求如何满足好了。


    正如 @邹小樱 老师所说,“双APP”已成事实。作为一个坚持了多年的虾米党(交了两年以上年费了都),终于在多年的厌恶和无法忍受后“被迫”也装了个QQ音乐(还买了付费包)。但从一个虾米党的角度来说,思维逻辑是这样的:啊以前收藏的很多专辑都被下架了——QQ音乐居然有啊——咬牙试试吧——我靠,这也太难用了吧——宁可不听那些Oasis了我也要用回虾米……


    为什么好像很多“我们的人”,比如红辣椒、Oasis这样的乐队独家都在QQ音乐后我居然还想继续用虾米呢?有以下几个理由:


    1. QQ音乐的逻辑并不符合乐迷的需求。很多年前, @贾郑婧 老师就做过一个音乐app的评测(也可能是吃饭的时候说的,反正我记得是她说的),当时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因为qq音乐的用户更热衷单曲、排行榜等,而完全不在乎对于音乐人和乐迷来说最在意的构成作品的关键形态:专辑,导致其专辑列表页极其不合理且位置不突出非常难找,甚至无法简单地实现按照发布时间倒序排列最新的专辑列表,然后专辑在收藏时居然会变成所谓的歌单,完全无视了专辑和歌单的真正差别(网易云音乐也有这个问题),收藏后都看不到专辑介绍,这种恶劣的模式,简直不把我们这些深度乐迷的需求当回事啊。


    2. 对于我更在意的音乐类型,包括国内的独立音乐人和电子音乐来说,QQ音乐根本就没有嘛。没有,这是最基本的刚性需求无法满足的问题嘛。我听不到Oasis可以勉强自己去QQ音乐忍受烂用户体验,这也是偶尔发作的一点需求。而听最新的音乐、华语音乐(主要是工作上对行业发展了解的需求)、电子音乐这些事情是我更主要的需求,当然要留在虾米了。


    而对于很多普通用户来说,可能你们的需求没准要和我完全相反,但是听华语肯定是你们更主要的需求呀,而阿里系明显在华语音乐上更强耶。哪怕你最喜欢周杰伦(所以得用QQ),但是你一定不听虾米有的五月天吗?


    最后我们说回到题面,我们该如何优雅地听歌。


    上溯到听磁带的时代(不同人跨度不同,最长的可能从80年代初一直到21世纪初呢),听歌和优雅关系不大,更多是一种饥渴感,听完A面还要再翻面听B面的过程,就是一种“资源稀缺时代”的如饥似渴,那时候谁在乎吃相难看啊,至于说非要较真,懂得鉴赏厂牌、制作人和歌手刻意设置的A Side和B Side歌曲顺序的用意这种高阶知识,只要和周围的乐迷吹吹水,当时就显得好像一个音乐知识分子了。


    进入CD的时代(也同样是不同人不同时代,有的人90年代就进入了CD时代,有的人是在前MP3时代才终于消费得起CD机),精美的装帧(尤其是在被DVD的俗气的长盒设计反过来影响CD装帧之前)让唱片封套成了唱片的有机部分,欣赏art work这种习惯因此一直影响到了mp3时代(我曾经狂热地下载cover art添加到ID3信息里),同样重要的还有内页的设计、歌词本的字体、歌手拍摄的宣传照等等,甚至有些专辑在塑料封套外还会贴一些贴纸(一般都是slogan),因为舍不得都撕掉我还会小心翼翼地揭下来,贴到纸质封套或者塞到内页里(其实现在回想起来真不太重要……)。真切感受每一处设计(交流则不如磁带时代重要),是那个时代的乐迷式的虔诚。插句题外话,在这方面,恰恰虾米就是做得最好的,封面、介绍、风格曲风归类、厂牌的信息最准确,词曲作者和制作人也能提供。


    而在跨越了Mp3的数字音乐APP时代,一家音乐APP是否有合理的歌曲推荐逻辑、舒适友好的交互界面、歌词是否准确同步,甚至乐迷评论的质量、对专辑形态的重视、专辑应有的art work和文案信息的齐全,这些都是让我们判断一个app是否舒服的标准。在磁带和CD时代,虽然可能存在盗版(你们别急),但哪怕是盗版,最普通的用户得到它也是要心甘情愿付费的,也就是说我们不从音乐人得利的角度,而只从消费者的角度去想的话,盗版时代音像制品的销售起码还是有大量的现金购买行为的。由于经历了一段长时间的mp3免费数字音乐时代,很多人产生了新的抗拒付费的惯性,以至于在进入APP时代后面对正版化却怨声载道不愿付费。


    前面我虽然说盗版时代从消费者的角度是有购买投入的,但是我们深究起来,这些钱并没有真正进入创造作品的音乐人手里。如今的数字音乐app,在他们收费的背后,是用这笔钱实实在在地投入到版权购买和使用当中,这是尊重音乐人成果的最有效的方式(反过来说,只说情怀不付费就是一种耍流氓),当然也是优雅的。不要因为觉得自己付费QQ听周杰伦,就觉得可以不付费听盗版的五月天了。一个负责任并且真正热爱音乐的音乐消费者,为每一个自己喜爱的音乐人掏钱都是理所应当的,实际上如今的付费成本是如此之低,你只需要装上两个app,分别交上包月费就够了。多简单啊。

    本问答由邹小樱提供

*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作分享之用,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