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个回答
-
| 2017-08-20 15:52:45 广告
新浪微博也没有越来越好吧,个人感觉周围朋友在上面的活跃度直线下降~本问答由匿名用户提供
-
| 2017-08-20 15:44:43 广告
无论是“非死不可”还是微博抑或人人,都是满足用户“展示生活方式”或者“炫耀生活品味”的需求,但是中国的大多数用户还挣扎在下去“活得像个人”这个Level的需求。被稀释一定用户是自然的,关键的点不在这儿,而是没专注提高信息质量。
早期校内大行其道,正是源自于高校学生对于社交网站的好奇,大量一类高校学生涌入造就了社区的惊人活力,尽管后来有开心网等挑战着,几年内校内依然是大学生群体的超级时间黑洞。
衰弱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内因驱动衰弱?
个人以为是以下几个原因:
1)管理方创新能力薄弱
原谅我这样直白,不是说管理团队不好,只是有更优秀的对手出现在市场上。
人人几年内实质上都没有本质创新,而是一味在做用户价值发掘,广告、页游、公共账号。。。等等,我理解这是Facebook的做法,起码这样做对广告主游吸引力,但是在用户体验方面的努力几乎停滞了。
网页插件越来越多,严重影响速度,要知道学生朋友们和工程师不同,没有百兆网速,而是面对着高收费的5K教育网。
内容越来越无聊,满眼鸡汤文,内容质量高点的文章往往满屏文字,非常不易于阅读,结果是原创作者得用各种红字加粗小标题来帮助浏览,看上去很可笑。
(今天的微博面临同样的问题)
后来者微博严格意义上不算社交网站,笔者认为他更像媒体,一个社交媒体,这从新浪的媒体基因也不难理解,后来居上的原因只有一个-------@
没错,微博抓住了人人遗漏的用户需求,我写文章是为了有人关注,以达到开头说的满足,有了@我甚至可以定向找到需要的关注。
这个看似不大的微创新其实抓住了用户的心理,优化了用户体验,于是人人“找回曾经的感动”这个需求变得无关紧要,Old Friends? Who Cares! We make new ones!
2)信息质量下降
再好吃的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样反胃,人人的分享却从来没给用户任何实质性限制。想想微信的漂流瓶为什么要限制数量!
理论上精力过人的超人团队可以在你的页面上发条“状态”,两百篇文章,天!你根本没时间看,于是人人开始充斥着大量的“不转不是中国人”、“为女朋友/男朋友保留这篇文章”。。。。很可怕。
早期的微博在这一点上要好的多------有字数限制,强迫用户精炼语言,提高阅读感受。大量博客用户转到微博,再加上抢了人人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愉悦”和“成就感”源自从“达不到”到能“达到”的过程,如果我随时都能原创一文章我为什么一定要今天就完成?如果我几天不去看人人除了漏掉大量鸡汤文和一些“积分”,我何必每天准时登录?没人耐心翻阅自然没人热心创造新内容。
至于微博早期利用名人的营销就不展开说了,已经被研究烂了。
3)移动端忽视
人人很早就做了http://m.xiaonei.com,当时的人人创新能力还是能跟上潮流的,但是今天打开人人的App依然觉得这个应用只是网页的延伸版。。。。移动端早就革新的翻天覆地了,在我看来人人在移动端依然用着“防守”型的跟进策略。随着PC在用户面前的时间变短,网页平台式微是不可避免的。
以上看法不见得准确,权当讨论吧。
关于如何走出困局,就产品本身说些看法,可以当作参考:
1)专注改善用户阅读体验
不要过度担心用户活跃度下降,先留住这一部分用户,提高用户的忠诚度和附加值。
减法!减法!再减法!留下用户体验核心和赢利核心,其他尽量减少,什么都想做只能什么都做不好。
长文章显示优化,帮助创作者完成一些排版美化。
优化排序机制,让更优质的内容更易于显示,人人的排序太依赖热度,很不合理。
为了保护老用户,不能精简文章,但可以精简显示,例如一个“点此展开阅读”按钮。。。多想想方法很多
2)赢利模式创新
没时间去找财报了,不知道广告和平台收入是不是主要收入?
别忘记另外个重要价值,人人是个超级关系型大数据模型,大数据能做什么业界都在探索,但是至少人人这个数据库明显不同于BAT的任意一种,在我看来比这三者以及微博都更有优势,拿着金钥匙怎么打开金库大门不那么难想是吧?
一点了,关于营销下次再补本问答由匿名用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