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大小事,一呼百应!

百姓网 | 百姓知道

科学知识

如何读懂《论语》?

“读懂”在这里是指,可以有一些登堂入室的理解和心得这样的程度。

2 个回答

  • 吴复 | 2017-08-19 09:10:33

    如何读《论语》这个问题,其实是个很大的命题。题主问的还是读懂,这就在读的基础上更深一层了。几位老师的答案角度各自不同,我也来斗胆回答一下,我的角度可能更偏向个人化一些。

    第一,对于我个人来讲,要读孔子之书,首先应当排除偏见,把自己心中的一些既定结论暂时清零。我遇到过很多人,他们不读孔子之书,不知孔子其人,而大言炎炎,动辄说孔子是腐朽的,儒家的礼教是吃人的云云,提起来就嗤之以鼻,更有甚者,会大放宏论,论述儒家对中国文化的荼毒。

    这些东西,都是阻碍你去读书的。【结论尽量不要从别人那里得来,而要从自己得来】,这是我个人的第一个心得。初中的时候看一些杂书,虽然没读过,但是心目中对孔子很不屑,后来高中的时候,因为参加一个国学夏令营,要写一个论语心得,遂不得不硬着头皮去读,这么一读,就发现自己之前是有多么的愚蠢和浅薄。

    读懂的第一步,是排除一切干扰性的因素,去读它。去读原书,而不是满足于听二手货,于丹说如何如何,南怀瑾说如何如何,北大工农兵学院怎么说,那都是二手的。

    第二,开始读这个过程,其实是需要一个好的版本的,在此推荐钱穆先生的注和杨伯峻先生的注。我初读是读的杨伯峻先生的本子,获益很多,注释精确且晓畅,后来读《四书章句集注》,回过头再看杨先生的注,获益简直不能更多。

    这一个阶段,是读懂文意。不能说我不会走路就先飞起来了,任何上升到思想的东西,都必须建立在我读明白了文意的基础上。

    第三,了解历史背景和关注故事性对我的的帮助很大,在这个过程中,我把夫子从一个平板化的印象立体成了一个人。这个阶段对我个人非常重要,因为一切说教性质的话,在我当年看来,都是在一定程度上虚伪的。因为我很质疑这样的说教有没有用。这种思维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让我觉得论语嘛,不过是本名人名言,《名人名言》这本书作为小学初中写作文必备神器,家慈让我背了很多,我对这本书遂产生了极其强大的逆反心理,觉得都是飘着的话,没用的话。

    我读论语很重要的一个点,是夫子厄于陈蔡之际,颜回的:子在,回何敢死。

    我一下子就脑补出了那个年代里他们人是如何面对那样的苦难,他们为什么要面对这些,于是我去找来了背景资料,去读了孔子世家,查了各种百科,想了很久之后,没有别的,我只是觉得感动。这种感动,逆转了我对论语即名人名言的心态。从此,我读河不出图凤不来,读知不可为而为之,心里的感触较之之前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

    同样的,在读的过程中,我又无数次觉得夫子是一个很可爱很可敬的老头子。譬如我第一次读到:伤人乎?不问马。我觉得夫子要破纸而出,完全是真实的个体。又如我读到:子于是日哭则不歌。想一下那个画面,不知道为啥就觉得他真的很可爱。

    把夫子真人化,是我很重要的点。

    第四,真正深入。

    在我们经过之前的经历,理解了文本,与夫子同悲喜之后,要真的读懂,就需要进一步拓深进去。拓深的方式很多,一字一句的训诂是拓深,论语成书的源流是拓深,思想体系的建立是拓深……方式有很多,我觉得自己说真的读懂了,那是骗人的。一本论语可以挖掘的东西太多了。

    譬如,论语是夫子的语录,从这本书出发,了解夫子的思想体系,三礼首当其冲,由三礼反观论语乃至诗书春秋,贯通一气,真是我辈心向往之的事情啊。

    再如,我很感兴趣的一点是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考察儒家的源流,包括礼的建立更深的意义,比如儒家本是宗教而来,为何不语怪力乱神。这些角度都是很有趣的。

    总之,要读通,很容易,要读懂,我觉得很难。要想登堂入室,其实是和写诗一样的,你先得扫除以上我说的种种偏见,绕开一些常见的弯路,只要你是有求知欲的,而且会为之付出思考和时间,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暂且这样。

    本问答由吴复提供

  • 吴复 | 2017-08-19 08:33:24

    阁下想要上轨道,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具备进入学术讨论的基础。以下是人大国学院陈壁生老师开列的论语精读书目,阁下可寻此门径一一读过,论语就算是过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程树德的集释考订确实翔实,但是有流于繁琐之嫌,所以主要参考本应该以朱子集注本,参考以程的集释。刘宝楠的正义也一定要随手备考。

    基本參考書:
    程樹德《論語集釋》,中華書局1997年出版,是書為論語學在近代的集大成之作,其於文字考辨甚博,而於義理考異亦甚精,為精研《論語》之入門必讀之書,極宜人手一冊,於詞句歧解之間細加玩味,必有所得。

    精讀書目:
    1,何晏注,邢昺疏《論語注疏》,《十三經注疏》本,可用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點逗本,此本在阮元、孫詒讓的基礎上做了一些新的版本、文字對勘,惜乎點逗屢有筆誤,學者宜挑剔之。
    案:可同時參考清焦循《論語補疏》(《皇清經解》本),清丁晏撰《論語孔注證偽》二卷(續四庫本),並參考清人袁鈞集佚鄭玄《鄭氏佚書》之《論語注》。
    2,皇侃《論語義疏》,《四部要籍叢刊》,中華書局1998年版。亦可參四庫本。
    案:讀此書,可同時讀湯用彤先生《魏晉玄學論稿》。亦可並參清吳騫撰《皇氏論語義疏參訂》十卷附錄一卷(續四庫本)。
    3,朱熹《論語章句集注》,《四書章句集注》,中華書局1983年出版。
    案:此書宜逐字細看,並同時參考朱熹《四書或問》、《朱子語類》之《論語》部分。可參清人潘衍桐《朱子論語集注訓詁考》二卷(續四庫本)。亦可並參毛奇齢《論語稽求篇》(《皇清經解》本,四庫本)。
    4,劉寶楠《論語正義》,諸子集成本,中華書局點逗出版。
    案:讀此書,可同時讀楊樹達《論語疏證》。亦可並參清劉臺拱撰《論語駢枝》一卷(續四庫本)。
    5,康有為:《論語注》,中華書局出版。

    進一步閱讀書目:
    1,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四書訓義》,見《船山全書》,嶽麓書社出版。《讀四書大全說》中華書局有單行本。
    2,清宋翔鳳撰《論語說義》十卷 、劉逢祿《論語述何》、戴望《論語注》。(皆為續四庫本)
    案:此三書與康有為《論語注》,為有清一代公羊家解《論語》之代表。
    3,潘維城《論語古注集箋》(續四庫本)
    4,閻若璩:《四書釋地》一卷、《四書釋地續》、《釋地又續》二卷、《四書釋地三續》二卷,四庫本。
    5,江永《鄉黨圖考》,四庫本。
    6,松川健二編:《論語思想史》。
    7,黃俊傑編:《中日<四書>詮釋傳統初探》,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4年8月出版。
    8,皮錫瑞:《經學曆史》、《經學通論》,中華書局出版。
    9,錢穆:《孔子傳》,《論語新解》,三聯書店出版。
    10,費孝通:《鄉土中國》。


    愿于阁下略有帮助。

    本问答由吴复提供

*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作分享之用,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