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个回答
-
| 2017-08-17 07:39:36 广告
谢邀。
就我目前掌握的材料来看,写“后羿”的典籍,记载的都是夏代的事情,写射日的事情,记载的都是“羿”。“后羿射日”作为明确文献文本最早在哪里出现,我目前没有结论,还请这方面有更多研究的知友不吝赐教。
如何混淆,或者如何演变,我觉得倒是容易解释。因为两称相似度太大,同时由于上古史事明晰度太低,两相作用,发生混淆实在是自然而然而容易理解的。
至于说类似的情况,我以为造人的女娲和补天的女娲,怒触不周山的共工和四凶之一的共工,算是类似的例子吧。
以上。本问答由己玄提供
-
| 2017-08-17 06:57:57 广告
谢邀。
准确讲,射日神话原本是大羿射日,而不是后羿射日。之所以变成这样是讹传,跟上梁不正下梁歪这句话一样,现在的意思与原意相差甚远。
至于为何会讹传,这个说不清,有的说是文学的失误,有的说是神性的重叠,各种原因吧!
现在可以讲讲这两个神话人物。
首先,大羿射日的大羿是尧时期的英雄人物,又称羿。据《淮南子》《吕氏春秋》等记载,唐尧时期,有个叫十日国的或者说有十个作乱的国家,也有人认为是怪兽(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等),尧派羿平了这些乱事,而羿擅长的就是射箭,这可以说就是大羿射日的原型。不过我觉得,原型应该有不一样,据《世本》《大戴礼记》《史记》等记载尧舜禹时期,特别是从尧开始对三苗进行征伐,《战国策》记载尧伐欢兜,也就是《山海经》里面的三苗怪兽之一,三是一个数字称呼,也有记载为九苗的,换句话说,更可能的事实是,唐代在周边部落征服的部落联盟,而羿就是征伐军队统领,因为时间久远而变为神话故事。在这些记载中,十日的原型常被描写成破坏、邪恶的象征,这跟十日同现民不聊生的是描写有相同之处,所以传说这样演变并不奇怪。
而后羿传说应该纯属意外,是混合的结果。后羿,大夏朝篡位国主,“后”是夏朝国主的称呼,这个较“正规”的史料《左传》《史记》《庄子》等都有记载。
其实这混合说不意外也是有道理的,后羿在篡位之前是司羿,就是世袭射师,这跟大羿一样,也任司羿,好比如祝融、共工之类,既是人又是官位甚至是部落名,所以他们在历史上的称呼一样,这样混乱了也有一样的可能。本问答由己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