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大小事,一呼百应!

百姓网 | 百姓知道

摄影摄像

缺乏实务经验的实习律师在接受咨询的过程中,碰到自己不懂的法律问题怎么办?

这是一个十分尴尬的问题,律师就是受人之托,帮人善事的,结果在接受咨询的过程中碰到自己不懂得法律问题,这样子应该怎么应付——也许很多人认为是学识不足——而事实上也是如此,可是毕竟初入社会特别对于非法学专业通过司法考试的人来说,往往有很多法律问题仅仅处于初步熟悉的状态,和经验丰富的老律师张口实务怎么判闭口某个会议纪要怎么写,审判实务经验和法律条文信手拈来的水平相差太远。 而碰到一些喜欢追问的当事人往…

2 个回答

  • 匿名用户 | 2017-08-16 11:38:18

    君不闻高考那年的文化水平达到了一生的巅峰?同理,一个法律人士对法律知识掌握的广度(注意我说的是广度,不是深度)在司考那一年达到了巅峰,因此,不管是刚出道的实习律师,还是从事多年律师工作的资深律师在接受咨询的过程中,都会碰到自己不懂的法律问题,而且专攻某一细分领域的资深律师碰到的几率可能更大,因此,对律师来说即时咨询(电话咨询、当面咨询等需要当场给出结论的咨询)都是一个挑战。

    题主可能会说,等等,我明明感觉“经验丰富的老律师张口实务怎么判闭口某个会议纪要怎么写,审判实务经验和法律条文信手拈来”呀,那我来告诉你,这种信手拈来的娴熟水平只局限于这些老律师精通的领域。不信?你可以去问一个专做知识产权的律师劳动法的问题;问一个专做刑事案件的律师关于创业公司股权架构的设计、税务筹划的问题;再去问一个专做诉讼的律师并购中尽职调查应该注意的问题,看看他们还能不能将实务操作和法律条文信手拈来?

    既然律师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那么应该如何化解困境呢?如果你不想忽悠客户,又想避免尴尬,个人建议:

    1、如果是电话咨询,可以尽量将即时咨询转化为非即时咨询。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如果客户就具体的案件进行咨询,你可以跟客户说:“我需要看看具体资料后才能给出答复,麻烦您将案件的资料发给我,我看完资料后再联系您”,就基本可以结束这场棘手的咨询了。但是客户如果只是泛泛地问一些法律常识,这一招就救不了你了。但你可以用下面的一招。

    2)听了客户的咨询内容,如果觉得自己无法给出答复,可以找个借口(比如在法庭门口马上要进去开庭等)先中断咨询,争取点查询时间,查好了再回复客户。但对于特别有礼貌,开始描述问题前,已经问过你是否方便说话的客户不适用。对于这类特别礼貌的客户应该怎么办呢?可以在他们问你是否方便的时候埋个伏笔(可以说现在可以,但XX时间以后有个会议什么的),给自己留条退路。

    2、如果是当面咨询,就很难使用上面的将即时咨询化为非即时咨询的方法了,那么当面咨询时碰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说真的,这这真的很棘手,因为客户就坐在你对面,你能做的事情真的太少了,你可以尝试:

    1)当客户跟你预约来所里咨询的时候,你可以让客户先把要咨询的问题发给你,好事先做好准备。如果客户来后,除了事先已经发给你的问题外,又问了别的领域的问题,而你又不懂,怎么办?请看第二招。

    2)金蝉脱壳。你可以真诚的跟客户说,我在我们团队里主要负责XX方面的问题,您问的这方面的问题我不是很了解,我可以请我们团队里比较擅长这方面业务的人为您解答。剩下的你就只能祈求你的所里有能回答这样问题的人了。

    本问答由匿名用户提供

  • 匿名用户 | 2017-08-16 11:16:05

    我是来教坏小朋友的……

    首先先引用题目:

    缺乏实务经验的实习律师在接受咨询的过程中,碰到自己不懂的法律问题怎么办?

    这是一个十分尴尬的问题,律师就是受人之托,帮人善事的,结果在接受咨询的过程中碰到自己不懂得法律问题,这样子应该怎么应付——也许很多人认为是学识不足——而事实上也是如此,可是毕竟初入社会特别对于非法学专业通过司法考试的人来说,往往有很多法律问题仅仅处于初步熟悉的状态,和经验丰富的老律师张口实务怎么判闭口某个会议纪要怎么写,审判实务经验和法律条文信手拈来的水平相差太远。
    而碰到一些喜欢追问的当事人往往闹得很尴尬,有的问题明明不懂却被对方一直揪着,一直想从你口里得出结论,看着他殷殷期待的眼神又不知道怎么回答……

    其次,表明一下立场,我是个非诉律师,所以以下经验可能不太适用于诉讼律师。

    好了,正式答题:

    做律师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在没有预先准备的情况下,被客户提问,有些问题与自己所惯常执业的内容息息相关,有些则八竿子打不着,或者非常冷僻,有些更甚不是法律问题(比如我被人问过他们公司的公章在哪放着……),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处理实际上是很考验律师经验的。

    政治正确地说,做律师需要时刻注意积累自己的知识和执业经验,熟记执业领域内的法律法规,这样才能避免被突然提问时抓瞎,而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即便对客户贴出的问题无法精确回答,也至少不会犯方向性错误。

    当然,这题的重点不在于此,即便业务熟练的律师,也会被客户问到不熟悉、没研究过的问题,这不是实习律师独有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些技巧了:

    首先,在未经过充分调研的情况下,请避免给客户明确答案,在回答时应留有余地,甚至可以明确跟客户说,这个问题里涉及ABCD这些法规,还有司法解释和部门规章,我们需要进一步调研确认后,给您答复。即便是很熟悉的领域内的咨询事项,也不能不留余地(【老板看不见】我就给老板擦过屁股,他凭经验跟客户保证如何如何,结果他不知道新出台的政策有所修改,于是还得我去给他找补【/老板看不见】)。
    告诉客户你需要进一步调研不丢人,律师也不是活体百科全书,随便翻一页就能背出来,这样做总好过胡说八道,给客户错误结论强。

    其次,告诉客户需要进一步调研,并不意味着直言向客户坦白自己不懂,这会让客户对你缺乏信心(当然,我也曾向客户坦言这个我不知道,因为他问我生产代步自行车是否需要生产许可证,像这种非常细节的,生僻的法律知识,我们不知道是正常的,我们可以直言这个需要查一下,我会及时给你反馈)。这里需要一些回答技巧,最好的方法是,先把客户的问题翻译成法律问题,然后找到自己了解的上位法给予概括性的解答,让客户知道自己问的问题实际上是什么类型的法律问题,对此我们的法律监管体系是什么样的,至于具体细节,由于涉及到部门规章甚至红头文件,这些我们需要补充调研。

    以前面代步自行车的咨询为例,我虽然直言这样细分领域的行业监管政策我也不了解,但我首先告诉客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纳入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的《工业产品目录》的工业产品生产才需要生产许可证,未纳入的,可能仅需要通过相应的工业品质量安全认证即可生产,无需获得生产许可证。代步自行车应当是属于自行车、摩托车或电动车类别的,建议客户详细描述自己的代步自行车产品,包括动力来源,最高时速等,以便我们确定到底应当按照自行车、摩托车还是电动车类别管理,这样我们也好以进一步根据《工业产品目录》来确定是否需要生产许可。


    在把客户的问题翻译成法律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尽量多问客户问题,确保把需要知道的事实都掌握了,并传达给客户信息,要想准确回答你的问题,我先得了解必要的实际情况,并且越详细越好,因为不同情况可能适用的法律法规不尽相同。

    然后需要一些归纳总结,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事实问题转换为法律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虽然我们的行政法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地方行政法规,行政法律文件种类繁多,律师无法保证掌握其全部,但上升到上位法、部门法、法律关系甚至基础法学原理就是个可控范围了,我相信任何一个通过了司法考试的人,都不至于在上位法、部门法、基础法学原理层面上知识不过关。所以无从回答的问题,我建议先回归到上位法层面来,这样至少可以给出方向性回答,然后细节问题进一步调研

    最后,从律师事务所风控角度讲,不应该让一个没有经验的实习律师或低年级律师独自面对客户,回答客户咨询的口径也应该是有经验的中级以上律师或者主办律师。


    下面是教坏小朋友的内容,请最好别看。

    实际上,律师都碰到过被问到无从解答,也无法通过回归上位法解决,而当时又必须硬着头皮回答的问题(比如你在pitch客户,肯定不能说这个我们得回去调研一下),这时候怎么办呢。请使用忽悠大法。忽悠当然不是胡说八道,实际上忽悠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所以小朋友们其实看了也没啥用),所谓忽悠就是说外观正确,挑不出大毛病的话看似回答问题,实际上没有给出明确结论但又让人觉得你很懂行的讲话方式。

    具体要怎么忽悠呢?嘿,这种商业机密怎么能告诉你!

    本问答由匿名用户提供

*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作分享之用,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