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个回答
-
| 2017-08-15 15:42:01 广告
谢 @Du Yosef 腰。
金鹰百货和世纪金花的商业模式不尽然相同,可能要分别说说。先去吃饭,回来补充。
~~~~~~~~~~~~~~~~~~~~~~~~~~~~~~~~~~~~~~~~~~~~~~~~~~~~~~~~~~~~~~吃完兰州拉面回来,发觉自己真是吃着拉面,心系天下啊。。。。。这2家放在一起挺有意思,一家在江苏南京起家,一家在陕西西安扬名,都走的是区域高级百货的形式,在本地域成功后,走出发家地,驶入蓝海。
先说金鹰。在南京的高端精品百货一炮而红,领导层雄心勃勃,进军上海高端百货业。拿的地址也不错,在南京西路恒隆--中信泰富—梅陇镇商圈,亚细亚广场的裙房,对,就是那个郑州的亚细亚(是不是预示着什么?哈哈哈)。几年惨淡经营下来,今年上半年终于大规模品牌撤柜。究其原因,我觉得:
1. 定位不准。周边强敌如林,恒隆做高端,梅陇镇加伊势丹做中高端,中信泰富再堵个漏,没有什么特色和主题的高级百货真的吃不着几口蛋糕。
2. 在一线城市百货业大萧条,体验式购物中心崛起,赶上趟了。
3. 二线城市的经验套不到一线城市,管理层的经验不足(这个只是听说,没有证据)
也是基于这个情况,金鹰改变了在一线城市发展的思路,一开始想要收购春天百货,失败后再增持百盛,基本还是想在全国扩张的思路。再失败后到现在,终于决定利用自己在南京的品牌优势,主要往江苏的三线城市发展。但是,还是走中高档或者是轻奢百货的路子,最多加上点餐饮娱乐体验式商铺。上海、南京、南通、扬州、常州、苏州、徐州、泰州、淮安、盐城、合肥、淮北、西安和昆明共14个城市店(请看看江苏本地地级市的比例)。再接下去吴江,马鞍山啥的也会开出来。也就是说,继续下沉。这种模式的特点就是深耕目前的地盘,利用江苏企业本地的优势,和江苏的制造商和供应商结成联盟共同发展,总部把控集权,在一个或几个相邻的较小区域内标准化的运作,保证质量和速度。但是,问题来了:江浙一带,电商的发展势头迅猛,以服装化妆品衣饰鞋帽等等为主的百货店,怎么能不沦为试衣间?3线城市的发展,说到底就是用空间换时间,延缓一下敌人的攻势而已,到最后,人家还是会冲上来的,你现在不思变,到时候咋办?
好,再说世纪金花。这个是购物中心,不是百货。从这一点就和金鹰的距离很大了。这家的发展思路也很有意思,只在西北发展:西安,银川和乌鲁木齐,形态是购物中心加大超市。这个战略放弃了全国布局,但避开了战火纷飞的沿海和战云密布的中部城市,直接采取了地头蛇策略(当年西北二马是不是也这样?哈哈哈),在城市商业现代化刚刚起步的西北2~3线城市玩的风生水起闷声发财,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忠诚度颇高。这是一种挺好的防守型策略,不过问题来了:等大鳄们一路攻城掠地而来,你那本地思维定势的管理团队,你那本地品牌为主的租户池,你那本地广告推广思路为主的促销活动和见识人脉,你那本地经营管理模式和服务精神,能顶得住么?银川的金凤万达完爆世纪金花已经是一个迹象了。
兵无定势,水无常形。不是说有缺点的一定败,有优势的一定赢。每个企业的成功都是不可复制的。各位知友有啥想法,欢迎一起讨论。本问答由张小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