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个回答
-
| 2017-08-09 14:58:33 广告
小时候,父母带我和妹妹去城里。为了省钱,两个孩子买一张票。查票时就躲着,被发现了就跟列车员说好话,还真管用。可是那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伤痕,憋屈、自卑、恐慌。现在我仍然有点畏惧一切规则和穿制服的人。这件事我长大后没再跟家里提过,我以为他们不会注意到小孩子的想法。
现在我有了孩子,我妈来帮忙带孩子,我儿子喜欢什么她都愿意买,特别是坐车买票,即使孩子根本没到买票的身高,孩子要买,我妈也会给他买一张。有一次她说起小时候带我们逃票,她感慨道,“哎呀,那时把孩子吓得啊。”我一句话没说,怕开口眼泪就会跟着下来。那一刻我知道了,原来妈妈是知道我们害怕的,可是她有什么办法呢?她当时一定也是感到尴尬的。
题主说的这个父亲,他争吵的原因不得而知。在不得而知的情况下,我猜测一下,他可能根本不知道买全家桶更划算,弄不明白肯德基那些套餐是怎么算的,光是走进肯德基就够让他忐忑的了。他能带孩子去肯德基,就说明他心里是疼爱孩子的。至于大声嚷嚷,他也许知道不该大声嚷嚷,可是5毛钱对他来说也很重要,所以顾不上风度了。他也许根本不知道大声嚷嚷不礼貌,那是因为在他讨生活的经历里,都是靠嚷靠争抢才能糊口的。甚至三个孩子,大概是超生了,也许也是因为他没算过账来,不晓得三个孩子会让生活质量下降。还有一个很大的可能,在讨生活中,他养成了对“文明人”的防范,就像流浪动物大多警惕性高。
对我来说,不主动伤害别人、面对生活的困苦奋力生活,再有点温情,这些就够我尊敬的了。
再则,礼貌和道德并不是能完全画上等号的。世上有那么多礼貌而虚伪的人,想必也有粗鲁而善良的人(我的意思不是说粗鲁一定善良,只是说粗鲁未必就不善良)。
故事里的三个孩子,我盼望他们长大了能忽视父亲的不文雅,体会到父亲的不易。
当然,我也盼望那些忙于在教育市场上挣钱的创业家,能开发些通俗易懂又专业的教育类电视节目可以给这些父亲母亲们闲暇时听上一耳朵。这大概能缓解题主提出的穷人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而这些项目大概是不赚钱的,更好的解决办法,大概是政府支持了。
世上当然有那些尽管穷,却以一颗高尚、文雅的心教育孩子的父母。出淤泥而不染是相当可贵的,之所以可贵恰恰是因为难得。多数人,讨生活已是不易,只是凭本能爱孩子,几乎没有余力寻思更深层的教育。这时候,需要外力帮他们一把。
另,我的意思不是说逃票、吵嚷等行为是好的,这些行为不值得赞赏,我只是试图理解他们为什么会逃票为什么会吵嚷,如何才能帮助他们以及他们的子女不逃票不吵嚷。
另另,我不是想为母亲开脱,相反,很多年我都不怎么喜欢母亲。如果我母亲因为逃票成功而洋洋自得,那我至今也不会接受她的。只是当我体会到她当时和我一样尴尬、耻辱、恐惧,我接纳了她,也接纳了这么多年畏缩、自卑的自己。我也不是想说贫穷的人品质好,我的意思是贫穷会带来很多不好的行为,这些行为背后是有原因的,是可悲的,而不是说是可以原谅的。我想做的不是道德评价,我盼望的是能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我盼望不要再有孩子因为贫穷而留下心理创伤。
最后,我当时只是随手一答,并不是当论文来写的,写作水平也有待提高,难免以偏概全。世人万千,观点千万,有些分歧、误会再所难免,我就不再打补丁了。评论中同或异的观点也难以一一回复,见谅。本问答由王谦悦提供
-
| 2017-08-09 14:39:26 广告
小时候爸爸会让我在书包的小格子里固定放50元钱。他坚持哪怕是读学前班的小孩子也必须有应急的钱。
那时候我一天的早点钱是1元钱,一份小碗的面是5毛钱。别的也有小孩子一天有5元。
他会告诉我他值一次夜班只能得5元钱,但是我要买什么只要开口了他从不拒绝。
他还会帮我存钱,如果我攒到了9元或者9.5元他就兑给我10元。
所以在其他的孩子会是因为他们想买玩具,当我开始区分什么是必要的时候拒绝滚到地板上,有什么是可以不要的。学会了攒钱。
妈妈是个美人,家人从不买奢侈品,但是便宜的衣服都会被洗净熨好。
她会买很多书带着我看,还会送我学舞蹈书法。
这使当时的我很多方面超出大多数同龄人。
所以我从没有自卑过。从小就觉得衣食无忧已经足够,别人的好东西从不歆羡,我相信好东西我也会有,只是时间问题。
然后是奶奶。她是个文盲,但是她坚持用土地用血汗供每个孩子读书。
小时候爸妈工作忙,一放假就会被送到农村奶奶家。
奶奶不知道牛奶什么味道,但是她坚持每天冲一杯奶粉给我喝。
其实我知道有很多奶粉都是赊来的。等到卖了猪仔或者水果再去还上。
奶奶去务农会把我放在推车上带过去,买不了玩具就用豌豆叶扎毽子给我玩,好多好多。
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我的童年很快乐。
后来高三的时候,奶奶陪读,我们就住在学校附近。每天傍晚学生吃完晚饭准备去上课的时候奶奶就会去一家家小吃店门外拾捡水瓶易拉罐等。我时间够的话就会给她帮帮忙,很多同学都给我打招呼,我也不会尴尬,有些认识她的同学还会主动把空瓶子给她递过去,大概是我一直很豁达,所以她也很开心地接受。
每天晚上下自习回去她都会给我煮面或者鸡蛋吃,一边吃一边开心地讲瓶子又卖了多少钱。
她善良,偶尔会埋怨命运不公,但却从未真的屈服。
虽然他们没有给我富裕的生活,但同样没有给我贫瘠的思维。
谢谢他们。
————————————————————————06.13
啰嗦几句。
评论中有朋友说,我不算穷
我承认,比起很多不停劳作还要时时刻刻担心下一顿的人的人我的确不算穷
比起那些人我拥有的已经足够多,我答这个问题的初衷只是看到题主所说的“买薯条的父亲”并以此为贫富标准所以说几句
我无意灌鸡汤,但我事实见到的人就是内心比较强大的人
奶奶就不说了
既然有人说起父亲那就说说父亲
我的父亲一辈有四个孩子,父亲在他六个月的时候去世,他的确也很少在我面前提起他的童年,说起来的时候也大多是鸡毛蒜皮的趣事
唯一一次他喝醉的时候,他说,小时候孤儿寡母常常被欺负,奶奶还有心脏病常常晕倒,他们把奶奶放在借来的板车上,最大的孩子也不过10岁出头,两个拉两个推也不知道该送去哪里。
有些人还会偷偷用棍子戳他们屋顶,住在破茅草屋里,一下雨屋里的鞋和盆都会飘起来。有一次刮了大风将门刮裂了屋里吹起了穿堂风吹走了好多东西,他吓得嚎啕大哭被奶奶揍了一顿然后抱着他一起哭。
他说,他那时候就在心里发誓,以后有钱了一定一定要住进最坚固的房子里。
我和爸爸奶奶他们比起来真的是非常幸福了,但是我最窘迫的时候,一星期饿了就喝水,只吃了三片切片——同学吃剩下的,邀请我尝尝口味。我一个人在寝室里一边吃一边掉眼泪。我也体验过一个月每天吃半个拳头大香瓜的感受,饿着饿着就不饿了。我也经历过拿了奖学金又想全部存起来又该请朋友吃饭的心疼。
不写出来不是为了粉饰太平,只是不喜欢那种眼含热泪忆成长的戏码。
而且哪怕是在那些境况之下我也没有自卑,我哭是因为当下的心酸,但不代表我屈服于它。
如今我的爸爸已经住进自己盖的房子,别人都玩笑说这房子做的能抗八级地震。我现在也过得很好,衣食无忧,我也努力过得更好,让我爱的人也过得更好。
现如今我已经不是穷人,按照有的朋友的标准,我以前也不是。但我同样离富裕很遥远。可是我不急,想要的,我会去争取,也许我奋斗到30岁也比不上很多人一出生就拥有的水准,但那是我该得的。
最后说三点:
1、贫穷真的会毁了一个人,但思想的贫穷更可怕,因为它会让你“认命”。“穷酸”的文人就是例子,有些文人虽穷,但是他们有思想有坚持有风骨,他们照样能教育出很好的小孩。
2、对于大多数出生没带BUFF的人,只能说,吃得多大苦,享得多大福。
3、尽量奋斗到好一点的环境里,尤其是三观还未完全长成的求学期。读好的学校你朝夕相处的绝大部分人起码不会幼稚地对你冷嘲热讽。让自己进入相对高素质的环境里对你的心境会有很大帮助。本问答由王谦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