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个回答
-
| 2017-08-09 12:07:05 广告
就拿这个问题和下面的回答说吧
用自己日常能见到的现象去推测语言的高低,叫管窥蠡测。
说西方语言里佶屈聱牙的词汇多是因为阶级壁垒的,叫与世偃仰,耳食之论。
要想掌握这些词汇,就要焚膏继晷的学习。
当然,在白话文里使用这些,试图增加文采,用多了以后反而断鹤续凫,容易让人觉得寻章摘句,胶柱鼓瑟。
只是一点刍荛之见,如有谬误,敬请斧正。本问答由肖一晨提供
-
| 2017-08-09 11:51:00 广告
不忙替中文辩护,我想题主想问的其实是,为什么英文的高级词汇和“低级词汇”“看上去长得就很不一样”,一下子想不起太多例子,比如说太阳吧,“低级”的就是sun,“高级”点儿的叫soleil,大,“低级”的是big/large,“高级”点的是grand,一般来说,“高级词汇”都比较长而且往往会比较难发音。
原因也很简单,英语就是个大杂烩,从各种语言特别是法语中吸收了大量词汇,只按照英语的习惯略作修改。grand / soleil都是法语中的日常用语。
那么为什么这些词汇在英语中的感觉要更“高”一些呢,其实这应该主要是个心理现象,就像美国的穷人超市沃尔玛、日本劳苦工人们的食堂吉野家,欧洲年轻人的便宜家具圣地宜家,初入中国的时候都被高看一眼一样。词汇本身无所谓高贵低贱,但词因人贵,中世纪时英国的统治阶层很长时间都说的是法语,欧洲的知识分子圈之间交流则通用拉丁文,只有底层民众才习惯用“传统的”、“原始的”英语交流,这样,那些“高等”人们使用法语,拉丁语词汇自然也会有一种优越感。
反过来看中文,中文不存在这种因为语源而带来的语感差异,因为中文的同源性很强,不加改动直接引入中文的外来词非常少,高级词汇用的字通常比较雅而已,但绝大多数都是自源的。
但另一方面,中文有自己的高低之分,首先自古中文的书面和口语就不同步,文言文在两千年时间里作为文人之间的交流和纪录的手段,遵循从史记时代就确定下来的、大体稳定的语法和用词规范,与口语一直是脱节的;其次,进入白话文时代以后,双字词开始在书面和口语中都占据压倒优势,绝大部分概念都以双声甚至多声词汇的形式创制,所以在现代汉语中,如果一个概念可以同时用单双字词表达的话,后者的语感往往要比前者更“现代”和“专业”;第三,中文中所有的拟声字,比如嘎、咚、嘶等都要再低一等,只能用于拟声而不会用于其他场合。本问答由肖一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