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个回答
-
| 2017-08-05 07:42:41 广告
这是一个尽可能客观的回答
先说历史吧。
我,秦皇岛本地人,而按照当地人的说法,我是抚宁人,一个秦皇岛的县,虽然我家来秦皇岛城里至少三代了。
这个说法本身就说明一个很有意思的现实:这里是个保守的小地方。
这个城市确实没什么历史,秦皇汉武,那些东西太飘渺,而且自那之后李自成吴三桂之前,秦皇岛基本消失,这里的名字也一变再变,秦皇岛城市名字就是最近几十年取的,这里在百年前基本就是个渔村,如果不是开滦煤矿的存在,这里恐怕还要继续和其他渔村一样籍籍无名下去。即便是周边县城都更有历史,卢龙,是古代战略要地,安史之乱的根据地之一,抚宁昌黎山海关自不必说。
总的来说,这里在中国历史中的存在感不高。
秦皇岛市有一个景点叫“秦皇求仙入海处”,从我知道它的第一天起就觉得有些好笑---秦皇岛海岸线这么长,谁能肯定秦始皇在哪里求仙呢?看来秦皇岛的历史真是没什么可夸耀之处啊。
历史既然没什么可说,就说到这儿吧。
人文
每当我们试图用几个词语去总结某个地方的人,这注定是幼稚可笑的,浅薄无知的,因为很明显你不可能认识每一个人,可是读者就是吃这一套,越煽动越蛊惑就越有人吃这一套。
好吧我也按照这一套来。
但我还是要说,我们是秦皇岛人,这不假,但是我们每个人都不一样,我们只是恰巧生在这同一片地方而已,nothing else。
这才是我最真实的想法。
秦皇岛人是典型的保守小城市人,没什么进取心,从这个角度来看,城里人基本可以看做是不种地的农民,大家都一副无可奈何或怡然自得的样子过着自己温吞水一般的生活。
这里东北人多,在南方人看来本地人与东北人在口音上相差不大,但是在本地人心中,这种差别泾渭分明。
大约是在九十年代初,中国东北经济渐成崩溃之势,大量东北人南下,秦皇岛则是他们必经之地,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留在这里。
秦皇岛人对他们谈不上包容不包容,东北人来了,定居了,一切就这么发生了,很简单。
确实,似乎有那么一段时间社会风气有些糟糕,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我没有遇到治安问题,在我个人的观感中,这个城市一如既往安静祥和。
作为外地人,他们在这个城市中遇到的难处远大于本地人,比如说本地的好工作,港务局和铁路,与他们基本绝缘;公务员更不消说,那基本是本地人的专属,本地富豪中也基本没有东北人。
意料之中的,他们中大多数从事第三产业,或者做些买卖。
他们有多成功,这个我不清楚,但是我作为八零后这一代,我的朋友中已经有不少东北人了,他们是东北移民的第二代,虽然口音有些许差别,但是在我心中他们已经是秦皇岛人了,那冰天雪地的故乡对他们来说遥远而又陌生。
现在看来,秦皇岛的外地人结构有了很大变化,河南、安徽等地的人越来越多了。
外地人在本地人看来,他们咋咋呼呼,笑贫不笑娼。但我大胆推测一下,这样的人离家在外,心中是没有根的吧,再加上过去贫困的折磨,故而做出的事情被衣食丰足的人鄙夷不齿。
说实话,我有点不忍心了,我们本地人又好到哪儿去呢?
算了,总说外地人干啥。
还是接着说本地人吧。
秦皇岛人并不傻,他们只是老实,厚道则谈不上,他们并不比其他中国人更高尚。
其实秦皇岛人里面是有优秀族群的。
卢龙人和昌黎人,我对他们评价很高。
卢龙人踏实勤勉、吃苦耐劳,昌黎人头脑灵活、精明强干。
而且这两个地方的人都很抱团,非常团结。 我曾经和朋友很认真的调侃过:只要卢龙人和昌黎人还在,中华就不会灭亡。
有趣的这两个地方的人外在性格截然相反,卢龙人普遍沉默寡言,昌黎人能说会道。
深究起来,卢龙人是我国农民的典型,昌黎人则是我国商业文明的代表。
对,都很抱团。
当然,整体上秦皇岛人还是老实为最大特点。 老实的民风必定与僵化的生活状态有关。
观念上的保守则毋庸置疑,前几天我家的保姆还在说自己无论如何要给他的女儿找一个工作稳定的对象。
没有稳定工作,在四十五岁以上的本地人看来十分可怕。
我的母亲在去世之前一直放心不下的就是我没有一份所谓的稳定工作,虽然我的年收入足以养活自己的两个孩子。
我这样的80后,相对开明得多,对这些事情大多持不在乎的心里,对前景充满了乐观,有时甚至是无理由的乐观。
不得不承认,秦皇岛人也在变化。
我明显的感觉到秦皇岛人在这几年更加喜欢夜生活了,尤其是在夏天,彻夜喝大酒的人比比皆是,ktv也比较发达,酒吧和夜店文化相对落后,其实我觉得这也没什么,也许只是我们不太喜欢吧。
我个人对酒吧感觉还好一点,就是酒太贵了。
我也去过大城市的夜店,吵得很,我们和朋友说话要靠嚷,周围人的打扮也让我不大适应,我还是更喜欢那种提供下酒菜的小酒馆,灯光明亮、柔和,和朋友喝喝酒,抽抽烟,聊聊天。
你们看,我这一不小心就露出了小地方人的本质... ... 我承认此处并非人杰地灵,相对其他一二线大城市而言,这里仍然保守,但是这里的人对这个城市有着一种浓浓的家的感觉,我想这大概就是这里民风保守的原因之一。
秦皇岛人就是这样,保守,胆小,不想做大事,不想离开家,想进行政企事业单位…… 当然,也不是所有秦皇岛人都是一副混吃等死样子,他们当中有不少人非常愿意以一种冒险家的精神改变自己的生活,我觉得我就算其中一个,也许未来秦皇岛还会有一些变化吧。
这就是生活,孩子们出生时那么小,他们一眨眼就大了,现在聪明又健康... ...
经济
在很多其他中国城市的人的眼中,这里绝对是个穷地方,国际贸易不发达,与她新中国首批改革开放城市的地位极不相称。
工业上基本属于“傻、大、黑、粗”,即水泥、港口、煤炭、钢铁,而且,秦皇岛这几个工业就绝对规模来讲仍然不够显眼。 过去十几年中,秦皇岛像中国其他地方一样,以房地产经济为带动,过了几年好日子,看看街上数不清的车和楼就知道。
随着房地产经济的瓦解,秦皇岛也将陷入持续性的经济衰退,“傻大黑粗”会非常受影响,我很确定这一点。
这里没什么高科技或者相对高技术的产业,个人认为秦皇岛非常应该把目光放到这上面,当然,此事肉食者谋之,那么肉食者鄙么?这是个纯疑问句。
其实外人也好,秦皇岛人也罢,大家大可不必把秦皇岛如今经济规模小放在心上,因为这里从最开始就没有承载很高的期望,即便他是沿海首批改革开放城市。因为和其他沿海开放城市比起来,秦皇岛实在是太年轻太年轻了,这里成为一个城市最多不超过半个世纪,正是成立地级市更是最近30年的事情。
而且与很多人的认识不同,这里可利用资源非常少,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周边经济资源,都非常少,非常单一。
就以港务局的视角来看,港务局规模虽大,但是完全靠煤炭运输撑起来,因为其他工业生产不发达,港务局的集装箱码头和其他杂货业务常年亏损,不信的可以去看看,哪有几个柜子?
地理?很占便宜么?
可以负责任的讲,至少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秦皇岛想发展的好离不开贸易,而实际上秦皇岛周边,除了煤炭,什么可利用的都没有。
这里真的谈不上是一个适合发展海外贸易的地方,至少也是没有优势可言的,再加上本身基础薄弱,根本吸引不来什么投资。 要不是本世纪初北京为了甩包袱,连首钢都不会来这里,而且由于连年巨额亏损,首钢又跑了... ...
所以啊,大家对秦皇岛的指望是什么呢?继续景色好,继续气候好~ 从这点上看,秦皇岛的任务完成得很好。
与这里工业上的欠发达比起来,秦皇岛的餐饮业发达的简直匪夷所思。秦皇岛人在喝酒吃饭上有非常大的热情,饭店极其多,而且普遍生意不错,没有市场饱和的迹象。
城市生活在冬夏有着巨大的差别,冬天冷清,夏天火爆,当然周边地区人民对此贡献最大,南戴河北戴河,一到夏天人满为患。
一开始这些游客肯定挨了不少宰,吃饭住宿等等。但是现在他们学聪明了,北戴河玩,秦皇岛吃住…… 房价还不错,至少现在正常点了,一百多万可以买个一线海景房,风景没的说,棒极了。
而且我认为房价在可预期的未来会越来越低,同时保持着令人绝望的高库存。
这里的商场乏善可陈,大品牌不少,但是好像没什么好货,我老婆就对此地的优衣库颇为鄙夷。不过前几天去看了看,又感觉不错,买了两件衬衫,是我很久不买新衣服了么?200多一件,觉得贵。
车多,非常多,交通饱和度较高,在秦皇岛养个车绝对不算一件令人享受的事情。
我现在已经骑自行车了,接送孩子上下班,都骑车,我觉得骑自行车效率很高,速度并不慢,市内都是柏油路,对骑行来讲也没难度,干嘛不骑车呢?一边骑一边听歌一边欣赏堵车,还别有一番乐趣。
现在秦皇岛人懒啊,买个菜都恨不得开车,好吧,那你就堵着吧。
骑自行车多好,二手市场一两百块钱能搞一台相当好的,再说这么便宜,扔街别我都不心疼。
工作,说实话吗?我觉得不难找,当然你想一年几十万工资,我觉得你还真得去北京……如果是正常过日子还算容易。这一点上我觉得在哪里都一样,很大程度上看心态,总想着这辈子出人头地,天天自己吓唬自己,那你活得不可能轻松,特别是如果你只是个普通人的情况下。
个人状况
我肯定是代表不了秦皇岛人,我只能说自己。 可能长时间在小地方待着,对外界自然就有了一份恐惧或抵触,这就叫洞穴效应。
我觉得我多少就这样,不爱旅行,不爱去大城市,看见人多就心慌,就烦。
文娱生活非常简单,没有音乐节,电影节,迪厅,夜场,黑黑白白的,都没有。 只有日常的手不释卷,外加看看电影。
最享受的是和一俩好友在酒馆小酌。
没什么特殊嗜好,也没什么特别讨厌的。
喜欢那种奔着一个目标走下去的生活,没有激烈的狂喜,也没有剧烈的悲伤,像一株植物。
我说不清楚是这种生活造就了我,还是我本来就这样。
我原来是个外贸SOHO,那时候一年10来万,再加上老婆的工资,就算拖俩孩子也自在轻松,后来自己实在闲得慌就组团打怪了……这也算自讨苦吃吧。
我的梦想是开个工厂,只要我的销售额到了那个高度,就能立刻实现,目标暂且定在3年内。
实现不了,也没关系,我今天的收入即便在北京也属不低,大可以在秦皇岛过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日子。
我心里的目标是把公司做大,然后投入资金进行材料学研究,用研究促进企业,用企业支持研究。
如果能实现这个梦想,我可以不要钱,管饭就行。
谁说小地方人没大理想呢? 别笑,万一我实现了呢?
气候
似乎不用我多说了,这里的气候一直好得近乎诡异,就是好、诡异,总是在周末的时候又雨又雪的,真奇了怪了。
热天很少,每年多说不过十数日。
冬天长,却也不很冷。
印象中最冷的一年是2009~10的冬天,气温显示是零下27度,我当时在港务局里面指挥工人,海风很大,实际感觉应该低于零下30度。
但是最近几年雾霾多了,但是和唐山北京比起来似乎又不算个事儿,而且这里风很大,一年刮两次,一次刮半年。
海水变脏了,小时候在南戴河,海水很清澈很清澈,近岸飘着一艘小船,我和表弟一起爬上去,结果表弟刚上去就磕掉了两颗门牙,登时血流如注... ...
今天,干净的海水和表弟的门牙一样,都不见了。
但是我相信随着经济持续性的衰退,这里的环境一定会好很多的... ...
欢迎来到秦皇岛。
本问答由藿香正气提供
-
| 2017-08-05 07:31:54 广告
秦皇岛是一个市区面积小、县区面积大的城市。
主要分海港区(含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戴河区和山海关区。
北戴河区夏天热闹,冬天人烟罕至;山海关区不温不火。海港区则一年四季都一个样。
城市发展,表示已经跟不上人口发展的节奏了,市区道路拥堵现象愈发严重。
秦皇岛人晚上很少出去,没有夜生活。商场关门也都比较早,市区只有乐购到晚上9点半关门,剩下的就是通宵营业的肯德基和麦当劳,这两家店还是最近几年开的比较多,尤其是肯德基。另外就是人民广场和环岛公园,附近的居民可能会去溜达。但一般在8点之前都会回家。
总结起来就是没什么地方可以去,没有什么理由出去,所以晚上就是这样了。
至于夜市,海阳路上有,但闭市比较早。
——————
2015/8/26更新:
秦皇岛的三区四县要调整为四区三县了,市区面积一下大了不少。
看到楼上答主对秦皇岛的种种批判,尤其是对开发区的看法,作为一个海港区的土著表示不能苟同。
其他观点部分过于偏激:
比如「高铁走承德」
目前秦皇岛已经建有多条通往东北三省的铁路线,是入关出关的重要必经之路,早些年建设的秦沈客专至今也毫不逊色。
(天津〜秦皇岛)和京唐高铁(北京〜唐山)的筹备工作,,未来最终延续到秦皇岛,相关文献自行搜索),都无法改写秦皇岛在交通位置上的作用,也不能证明已经放弃建设。
反观承德,铁路建设远不及秦皇岛。莫非新修线路不修高铁还修普速?(笑)另外战备考虑过吗?万里有一山海关被小日本炸了,东北交通不瘫痪才怪。本问答由藿香正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