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个回答
-
| 2017-08-04 12:30:00 广告
写一半发现问题已经改了,好吧……
Udpate: 回头看了下链接中的报告,其实报告已经做了很全面的分析,我的内容可以不用看了都,直接看那篇报告去吧。毕竟已经不在里面,数据可能都过时了。
人员规模:
先说P记吧,P记在大陆是毫无疑问的业务量和人员量的第一。虽说税务和咨询由于规定已经和事务所分离,单独成立公司,但是三条业务线还是共用的一个后台系统。但是P记的系统目前已经根据大中华区的整合而做了相应的修改,人员系统中也包括了香港和台湾,目前整个大中华区应该稳定在15000人左右,倒推一下,P记大陆总人数约在12000-13000人左右。
至于其他三家,没有看到系统的确切数据其实也答不上来,由他们的人来回答应该更贴切点。不过之前有人有一个大概的折算,大陆区DTT一般人数为P记的70%-80%之间,EY和KP在P记的60%-70%间浮动,不知道现在的情况是不是还是这样。
营收和利润:
这个就不多说了,直接给个链接吧。
四大2012年业绩分析报告:“四大”会计师事务所2012年业绩分析报告(完整版)_百度文库
上述三者在业务中的分配:
其他三家不是很清楚,P记我知道的2011年的全球数据,营收方面税务和咨询的收入总和约等于审计的收入。不算后台人员,咨询和税务的人数加起来在公司中占比应该不超过35%,人均创利是要比审计高的。不过也没办法,审计业务的特殊性决定了一个人只能在一个项目上,而咨询和税务一般都是每人同时在好几个项目上。
#本文禁止任何形式转载#本问答由匿名用户提供
-
| 2017-08-04 12:12:30 广告
我来说说立信和致同好了,很多都是道听途说来的,当不得真
民间一直有个说法叫做本土八大,选了拥有H股审计资格的八家本土所,后来由于国富浩华与中瑞岳华合并,又将实力强劲的天职加了进来。虽然统称八大,但是之间也有一定差异,单从业务收入上看两极分化已经比较明显了。
致同-营收规模
先说致同,参加过致同的校园宣讲会,致同上海办公室的合伙人说 致同的目标是在5年之后整体收入翻一倍。按照当时2013年的收入标准来算也就是16亿左右
中注协关于发布2013年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的通告
关于2014年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公示的通告
2013年致同业务收入7亿4, 2014年7亿9,排名均是第12. 业务收入上致同是本土八大里面的末尾,并且5翻一倍的业务目标可以看出致同属于保守发育型(和其他内资所相比)。并且已经有了被紧随其后的几家事务所超越的迹象。
致同-风评
我在中国会计视野论坛也潜了几年水了,大概说一说大家对致同的评价。普遍的观点是致同是内资所里国际化做的最好的,在校园宣讲会的时候致同上海办公室的合伙人们也确实很有外企风格。致同有上海,北京,厦门三大办公室(他们这么称呼,其实也就是分所)。上海办公室接触的外资业务应该是最多的,行事风格应该也和外企相似吧。
但是我有同学在致同某分所工作,前几天拿到工作证后向我吐槽说她竟然是在致同工作,我很诧异的问她怎么连自己在哪家事务所工作都不知道,她说她们老板名下有两家事务所,拿工作证之前她也不知道自己属于哪里- -,并且向她了解下来,他们行事风格和普通内资所并无二异。不是黑致同,内资所分所管理都比较乱,相信这在内资所里不是个例。
立信-营收规模
再说立信,之前听说立信的业务目标是2015年达到25亿,2020年达到50亿,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可是14年百家榜公布的时候立信就已经达到了25亿,从15年算起的话立信也是业务收入五年翻一倍,可是与致同比增量差异太大,一个25亿,一个7亿多。能不能达到不好妄下定论,得看15年的百家榜。
立信-风评
立信与瑞华一直都是属于内资所第一梯队的,并且远远领先后来者,两家所都是通过不断吸收&合并走强的,不过两者路线不太一样。立信走的多是吸收业务团队挖墙脚,而瑞华主要由中瑞岳华和国富浩华合并变强。
13年这两家所业务收入上动摇了四大的领先地位。那时候也是视野论坛上四大人与内资所人吵得最凶的时候。四大人吐槽内资所越来越大而不强,管理混乱不顾风险;内资所人又说是四大嫉妒,不愿意承认四大已经不行了。
但是不得不说立信与瑞华都很厉害,至少瑞华在合并之后的品牌建设真的是十分到位,也十分重视微博宣传。立信比之瑞华要差一些。在内资所里,这两家所确实很有潜力,也是内资所中的领头羊,虽然目前内资所都缺乏高端业务,但是五到十年后国内审计市场是个什么样子还是很让人期待的。
立信-人员规模
立信目前全国从业人员7000左右,其中上海总所2500-3000号人吧。立信的主要客户还是在上海总所。大部分上市公司还都是上海总所在审。听说立信上海总所的人员流动率在11%左右,四大的人员流动率在20%左右,没记错的话最高的一家在22%,最低的16%(我也记不得是在哪里看来的了,找不到了,就当我瞎说说的- -)
网上还能找到的数据就是看校园招聘的人数,审计岗全国:2012年校招1000人,2013年校招900多人,2014年校招近700人,2015年校招900多人,除了今年入职的人数较少外,其他都比较平均,可见发展算是均衡稳定的。
上海所的话12年400人,13年200人,14年200人,15年250人。
立信-非审计业务
税务:2014年中国十大税务师事务所排名
税务上立信排名第三,立信的税务业务据说也是很强的,相比审计轻松且钱多- -不知道真假。
财务顾问:立信的财务顾问业务大概就是给企业做财务咨询?也是审计部门在完成,我知道上海大众的咨询业务就是立信在做。
咨询:立信的咨询公司叫做立信锐思,国内做咨询的似乎都不强,了解的也不多,不过记得今年出过件事,似乎已经不允许国企与美资咨询公司合作?那对国内的小咨询公司来说算是一种利好吧,四大也在逐渐由审计向咨询转型,内资所今后也免不了走这条路。本问答由匿名用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