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个回答
-
| 2017-08-04 08:55:08 广告
如果成功是指更广泛的受众,那么我有以下一些可能的原因提供。
1 从表现角度,前两者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后者(目前)只有文学。而相对于游戏(包括了桌面和电子)、动漫形式,文学毕竟是一种较老化的形式。
2 从感受角度,前两者主体是游戏,而后者主体是文学。文学只有作者-读者线,一万个读者读的也只是同一本书。而游戏的游戏者,则可以藉由自己的独有、有别他人的、高超的表现,而产生更加深入的代入感。在东方界可以体现为精妙的擦弹录像,而在DND界可以表现为超强的人物BUILD。
3 从商业角度,龙与地下城赶上了奇幻兴起的好时代,有很多小说和电脑游戏(可能不是严格的DND),大量的玩家都在对剑和魔法有兴趣。顺便说一句,龙与地下城不是同人世界,它的版权清晰分野明确。
东方的成功,并不是因为它的模式比DND或者九州更高明,而是因为它的内容——“有10000个萌妹子的幻想乡!”“好华彩的弹幕!”“音乐好劲!”这些都和创作模式没关系,它会因此带来更愿意做同人的人,但这不是它的模式带来的,而是它最初的作品质量本身高。比如黑塔利亚,同样拥有大量同人,这依然是由于它的内容好,而和它选择的模式无关。
顺便说,东方的商业成功未必真的高于九州,从有效的商业化——我指“落入开发者自己手中的钱”这方面,我没有具体数据,但是ZUN从东方得到的钱真的有九州的实体出版带来的收益高吗?我对此存疑,有待通家数据。
同时,龙与地下城也正在——我不想用衰落这个词——泯然众人。在越来越拟真的游戏冲击下,DND尽管用了各种诸如在线化等等奇技淫巧,但依然逃不脱“跟不上时代”的宿命。它兴起的时候,电脑游戏拙劣的画面和简陋的自由度,完全无法跟上DM的描述,但现在的游戏画面与表现手法早已可以轰下文字描述。而DND在四版里又因战棋化而放弃了(战斗中的)浪漫度,来了个扬短避长,就越发干不过电视游戏了。
倒是九州,即使排除了翻译因素,以长篇来论,最好的九州小说的质量,依然好于最好的DND小说的质量。九州小说的作者,是国内一线通俗作者,而DND小说的作者,确实没到一线的级数。不过九州的媒介单一确实是一个弱点,小说终究是较为古早的形式,必须靠强力作品的连续登场才能留住受众。本问答由卡拉迦迪斯提供
-
| 2017-08-04 08:50:41 广告
九州本来就不是一个“同人”项目。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九州最开始通过杂志和图书媒介走红起来的时候,尽管一直宣传着“大家一起建设九州”,本质上还是走的偶像路线。写出了《缥缈录》和《此间》的江南,写出了《悟空传》的今何在,通过《科幻世界》杂志吸引了无数科幻读者的方舟子、啊不,潘海天……
没有这些知名作者的偶像效应,九州红得起来个屁。
后来的衰败,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在这个答案里提到过一些:九州系列小说为何成功和衰败?还有其他写作团体吗?投稿出版方向和网络小说方向哪个更有优势? - 唐缺的回答
不过要说“失败”,还为时过早,这两年的IP热算是一个强势续命,光我所知道的准备上马九州项目的影视公司就已经到两位数了,还不必提那些我这种八卦迟钝星人没听说的。当年四位数的稿费、五位六位数的版税没法吸引更多的成熟作者去创作九州,现在七位数甚至八位数的版权费是不是就能让人心动了呢?谁知道。资本的力量还是挺夸张的嘛。
反正现在江南和潘海天两位老板都手握重金雄心勃勃,我这种社会闲散人员也不断被各种机构约写九州新书,虽然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但是一时半会儿九州看起来还挂不了。
打孩子依然在。本问答由卡拉迦迪斯提供